今天是4月的倒数第二天,2022er的放榜狂欢尾声,属于这群人的申请季终于要结束了。在接近半年的时间里,从奋战标化,到逐渐摸索选校,再到一轮又一轮的文书、申请、放榜,经历过这一切的2022er们心态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又在这个过程中发现了哪些只有亲历过才知道的干货?今天糖???同学浓缩了自己申请30所大学的漫长申请季里的所有经历,整理出了这些独家经验,赶紧拿出小本本做笔记!
我的申请季开始于2017.08.02,结束于2018.01.14,这过于漫长的半年,从自信满满到绝望再到佛系,我成长了太多。一边发觉过程远大于结果,一边也在乎着结果。虽然惨淡。
我有时会反思,如果自己早点知道XX——结果会不会不一样;如果自己在ED、EA阶段写了XX——之后的RD会不会是另一番情形。但这都只是如果。我不愿我的“如果”再浮现于学弟学妹脑海中,所以想分享自己在半年的日日夜夜中总结出的比较personal的经验,它们应该都是很少出现在别的申请经验贴的内容...
中学:帝都某较新IB国际高中
GPA:学校不提供
IB Predicted Score:41/42
TOEFL: 108
SAT: 1510
申请专业:工程/计算机→自然科学/人文科学
申请大学数量:USNEWS排名10-70名间的29所大学
在申请前就听说申请时“玄学”,当时只是有这么个概念了,结束以后才发现这是真·玄学啊!
周围有太多高分低入、低分高入的例子,熬到现在都还没有满意大学的我,看着周围的人一个一个拿到了他们喜欢的offer、我喜欢的offer,有一段时间心里真的很不是滋味。不是嫉妒,而是不解。我不懂为什么我拼命的两年和人家喝酒泡吧的两年结局会是一样,我更不懂为什么差不多的两个人最后结果会如此不同。我不知道为什么人家能找到把他包装到面目全非的中介,我更迷茫于我到底会去哪、会不会不甘心、会不会没面子、会不会对不起自己的努力。
直到我看见一篇推文里写:“不甘心不是一种值得让人痛苦的苦痛”。我开始反思,是否我只选择去看见了我想看见的。就算周围是有让人无法服气的幸运,但大多数时候招生官总有录取一个学生的理由。招生官看的往往是录取学生的理由,而我的“不甘心”让我看的是拒收同学的理由。快乐是建立在自己的心态上的,而非别人的目光中。或许你们去了同样的大学,持之以恒的努力终将天道酬勤。
“玄学”的美妙之处在于让未成年的我们第一次了解了社会矛盾的一隅:
不公。从小都以成绩论高低的中学生,终于有一次能体会到不是成绩好、努力了就会有回报的道理。
申请季就像antigen一样让你产生对它的antibody和memorycell,以后碰到它们我们就会懂如何调整状态了。
从我在外网各大论坛的套路上来看,他们真的没有那么在乎排名,很多人甚至不知道usnews排名。因为美国教育的发达,无论是藤校的教育还是30名、60名的大学都不会有天上地下的差距。如果只是自己拿排名膈应自己,那还是别了吧。同时,我们要相信招生官判断人的眼光。你喜欢这个大学,招生官也认为你适合这个大学,是不是更说明你能很好融入这个大学呢?
最后,“过程远大于结果”,过程指的是申请的过程,因为它调整了你的心态、磨炼了你的意志,让你的写作水平长进不少,提升了你查资料的能力。可终生受用。
五字真言:真·越高越好。(top colleges only)
如果认真看了我的个人档案,应该会有人有疑问为什么“申请专业”是那样的吧。
“无奈”。
本来我的ED、EA、加州系统申请的都是工程或计算机,虽然已经听说它们会相对难些,但没想到,真是难很多啊……其实美国很多大学是可以转专业的,大一只用选修一些指定的预备课就好。私立大学更好转、一些公立大学也不难,没有什么是完全不准变的,真的不用不信邪自杀式申请。
因此RD阶段我先查询了容易转学院、转专业的学校(下文谈到如何查询),然后申请了自然或人文科学的专业,但专业还是要和IB选课、活动对口。比如如果原来活动填写的是适合机械工程的,申物理比生物更适合。
如果一定铁了心学工程,那就选相对简单录一点的工程吧…eg.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civil engineering。查了真的很多很多学校,目前还没有看见工程学院内部不能自由转专业的学校。BUT,again,还是要和选课、活动对口。
个人认为我申请季最大的失败之处就在于选校。EA的决定给了RD极大的压力,也导致了申请29所学校的壮烈。
先说ED。我的ED是某前20的“小众”校,只可惜我的“小众”女神突然变成大众情人,今年申请人数暴增。我的水平的确不能算是配得上它,但这个ED我倒从未后悔。因为ED是真讲究无怨无悔,毕竟申请季只有一次,那就把最好的机会留给你最喜欢的学校,怎么说都试试吧。
但如果你追求稳,这里附上一些我在我们学校和各大平台上看到的ED比RD标准低相对较多的学校:
• VanderbiltUniversity
• EmoryUniversity
• NewYork University
• RochesterUniversity
• CaseWestern Reserve University
• BostonUniversity
大家都说ED是最重要的,我却觉得EA是最重要的,因为EA直接决定RD的申请走向。我们学校本来只准同学申请11所学校,又加上我最初天真地给自己限定了不选师生比太大的公立学校,我的EA是录取难度很高的20、30名左右的大学和70名左右的大学的断层。
结果就是20、30名全defer,70名收留我。这样的结果翻译一下就是:EA白申了。因为我不甘心于70名的它,却也不敢奢望备胎转正,RD还是得申wholerange。
总结下来,就是不要倔强不申大家都申的大学了,因为到了RD时期,倔强也会被迷茫和绝望打败。再次附上经验里适合早申的学校:
• CaseWestern Reserve University
• TulaneUniversity
• Universityof Wisconsin-Madison
• UIUC
• Universityof Georgia
• PennsylvaniaState University
• PurdueUniversity
虽然它们排名没有那么高,但有些专业排名还是傲立群雄的。没有Universityof Virginia和Georgia Tech的原因是它们EA、RD阶段录取率差别不大,甚至EA名额有部分是为运动员等中国学生难以参与到的名额服务的。所以资料和文书不如有了ED、EA的层层经验后再交,毕竟如果不是足够优秀很有可能吃defer。
剩下的大学大多在1.15前出结果,怎么说都会让人心安些;如果出的再早些,你就可以抛弃跟它比起来不喜欢的rd大学啦。比如,如果我被TulaneUniversity EA录取了,至少我可以从29所大学减成19所吧………无语凝噎。
最后是RD。经历迷茫后,学校担心我没学上就放开了对我的申请限制。本着申请季只有一次不能留下任何遗憾的信念,我就撒开了申,没日没夜地写了大概30+文书申了20+大学吧。如果是非常有使命感和仪式感的人,这个数量的大学是可以解决的。如果RD有限制,例如还可以申请7所,可以这么分:
理想大学:
• 1所专业、综排均为理想大学
• 2所综排为理想大学
匹配大学:
• 2所专业、综排为匹配
• 1所综排为匹配
保底大学:
• 比EA的保底没有那么保底的一所大学
查校的第一步,真的应该是CommonData Set啊!可惜我到RD一半学校才知道它…
Common Data Set总结了每一年大学的基本情况:
“TheCommon Data Set (CDS) comprises standard data items and definitions establishedby data providers in higher education and publishing to improve the quality,comparability and accuracy of institutional information. ”
附图为南加大的Common Data Set页面,进入这个页面只需在南加大任何网页上click“search”然后输入“common data set”即可,其他学校也是如此。在CDS中,我最常关注学校对于showinterest、interview等的重视程度、男女录取比例差和专业信息。
假如学校重视level of interest,访校、邮件向AO提问、request interview、提交完材料后及时update status都是show interest的表现。这里要注意的是,如果给AO发邮件,最好发给负责你地区的regionaladmission。一般在大学官网里“search”-“regional counselor”就会有网页显示对应地区负责人的姓名和邮箱。
Step 2:网站
浏览Common Data Set后,可以从官网上“Ina Glance”这类学校简介上可大致了解学校气质。接下来,比起盲目探寻官网,我更喜欢去CollegeConfidential和Unigo这两个网站看在校生对学校各个方面的评价。
Step 3:官网
最后才是在官网上查询专业specific的信息。除了从首页上一栏一栏点入所选专业,还可以直接“search”这个专业来获得一些专业相关PDF文件和日常活动,便于更加深入了解。
官网“search”功能是很有用的,如上文提到的“转专业”问题,只用搜索“change major”就好;看ACT、SAT的superscore问题,也是搜索“superscore”就好,这样的信息比其他网页总结的信息要更新、更靠谱。
Step 4:搜索引擎
除了学校官网,其实最简单的Google和百度也很有用呀!关于学校有什么比较具体的问题,搜一搜跳出来的总有满意的答案。比如在写why school文书时,可以搜索“what makes XX(大学名)unique”,这样就会跳出很多比在官网上盲目搜索更详尽的答案。再例如如果不确定文书题的意思或完全不知道该怎么写,可以搜索“XX(大学名)supplementary essays”, College Vine blog、College essay advisors、the collegeessayist等网站都会有文书题分析和举例,有利于理解文题和发散思维。
其实微信也是一个很有用很有用很有用的搜索引擎…只需要click “通讯录”, 接着在“搜索”里输入想搜的学校,最后click“搜一搜” 就会弹出很多关于它的微信推文了。比如TD的推文,它与网页信息和官网信息相比的好处在于:
• 更focus于学校的某几方面
• 更personal
• 更specific
• 可读性更强
• 是中文的...
作为写了将近40篇文书的过来人,我想说,最难的地方不是写文书本身,而是下定开始写并写好它的决心。
对于activity类的文书,同一个activity可以根据学校community的特点来修改文书。比如一个学校是重视领导力的,那activity中就突出leadership;另一个学校更重视同学间的合作和学校社区的融洽,同样的这一篇activity文书可以改成突出collaboration。不重写的好处一是节约时间,二是从不同角度看待这一activity的过程中会产生新的灵感,因此这两篇都可以得到提升。
学校性格在哪看?在“In aglance”,Unigo和CollegeConfidential上感受。
对于why school和why major的文书,别查着查着在网上失了方向呀!该先想清楚自己要找什么,再查看学校的项目、专业的研究等,给自己列一个表格将学校项目与“我能利用它达成什么”、“我在这上面可以为学校做的贡献”一一对应再开始写文书,这样的表格既是outline,也避免了在文书中只是罗列且没有罗列目的的问题。“我能利用它达成什么”、“我在这上面可以为学校做的贡献”同时要有的原因也很简单,没有大学会想要只会索取、不会给予的一份子。
文书写作
从文书写作上来讲,真的不要用生僻词了吧!复杂句型可以有,但SAT阅读式的三行长句子也不要了吧!我强烈推荐大家写所有文书前先在TD或外网上查查别人的文书是怎么写的,关注内容走向和句型用词。
句型可以找精辟地把学校项目和自我体验结合成一句的,也要找夸学校的,也要找夸自己并说自己能怎么贡献于学校的。这不是胡说,真的很多很多文书里全是这些话,恩。有了准备好的句型用词,会发现“开始写文书”这个过程变简单了。
1. 如果你有熟悉的老师是top校校友,特别是申请辅导老师和校长,假如TA能somehow出面(这是真实可以的)帮你somehow联系大学,甚至只是帮你requestan interview,都会对你的top申请很有帮助(真的...)。都知道美国大学alumni connection强,这种关系也是connection的一种呀!
2. 如果真的没有录取好的学校,心态真的过不去,坚持一年,我们就转学吧!top30很多学校转学几率比直接申本科大一些呢!
最后的最后,请大学四年一定努力。在梦校的同学,只会面临更大的压力;在匹配和保底校的同学,我不相信几十名的排名能使学校的教学质量有天大的差距,好好学习、好好参与活动、好好实习,我们工作场上、研究生院里见分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