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在外,在我们偷偷观察美国人那些有趣和特别的生活习惯时,其实美国人也在研究我们。而我们只有交流后才会发现,原来大家仅靠肉眼去完全理解一种文化,会有很大的误差,所以才会形成刻板印象(Stereotype)。小编今天想分享的是,美国同学对中国留学生的印象,我们来看看吧~大家好啊,又是我,UConn那条丑萌的大二哈士奇。前几天,我在美国玩得不错的白姐姐朋友Alexia联系我啦,问我在北京实习好不好玩,我就跟她瞎侃了一阵子。Alexia跟我是在某社团认识的,记得刚认识那会,她怯生生地问:“能拍一张合照吗,我想跟朋友炫耀一下,我交了个中国留学生朋友。” 超级萌啊!
她说,中国留学生对她和她的小伙伴来说,是个很神秘的群体,所以她积攒了好多问题想要问我。然后,今儿我结合了其他美国同学跟我的聊天内容,整理出来一堆美国人对东方神秘力量的印象和误解:
Alexia跟我说,她每天去学校上课,都会看到留学生穿得很精致很时尚。哪怕就是普通的工作日,穿着一身Supreme、踩着Gucci小白鞋,提着LV的包进教室的中国女生也是随处可见。她说到鞋的时候,还跟我尤其强调了一下:“那是一双白色的鞋,居然布满了灰尘和泥!我当时就凌乱了,为什么你们穿这么贵的鞋,弄脏了都不心疼!?”
Emmm,说实话,穷人我首先不知道穿一身潮牌、背大牌包包什么感觉,其次,我跟她感受是一模一样的……某次我pyq有个中国妹子在出售她家的鞋柜,我瞄了一眼她附带的照片:少说七八层的鞋柜上,满满当当地摆着好几十双大牌鞋。我赶紧安慰自己:“没事儿,咱省吃俭用一周,一定能把这50刀的鞋柜买回家。”
不过确实,相比美国同学们在工作日的简朴打扮,中国留学生的穿着确实如同腰间盘一样的突出。不过穿得讲究,不代表就有钱啦,也有像我这样的中产留学生,穷并臭美着,永远在全网搜寻着平价的日韩服装品牌,永远在纽约波士顿混迹在快时尚品牌商店。穷没啥,我也想做精致的猪猪女孩。
另外,我见过“有家族企业等着她继承,每天却穿着平价T恤和牛仔裤”的留学生,也见过“连吃三天泡面,只为买奢侈品包包的留学生”。所以,美国人的简朴不全是穷,留学生的时尚不都是富。归根到底,只是消费观和审美力不同。哈哈哈听说不是所有留学生都很有钱了之后,Alexia说她舒了口气。
来自我写作课Discussion同一组金发碧眼的白哥哥。 那天一群人讨论完了西部世界的女权问题后,如往常一样开始闲聊,这小哥突然问我:“你买车了吗?” 我有点懵,说住校内挺方便,就没买车。然后他又转头去逐一问我们小组剩下的几个中国人:“诶那你们买车了吗?”
我实在忍不住笑了,这哥们儿是受了什么刺激吧,就问他为啥这么问。他很不好意思地说,他以为所有中国学生都买了车,而且车型都还挺好。美国汽车价格普遍比中国的优惠,大部分二手车性能也特别好,也难怪大家出国后会忍不住买辆稍微高级一点的。我完全不懂车,但我们学校的留学生好像算低调,可能最多也就买辆奔驰宝马保时捷?那种五颜六色奇形怪状的跑车还是很少见的~
英文博大精深~我第一次听到她说Facial mask的时候,脑海里出现的不是“口罩”而是“面膜”。然后我就顺着这个理解了一下:好像美国人的确更喜欢涂在脸上的隔夜面膜,而我喜欢习惯贴脸上的面膜。我正打算对这个现象发表看法,Alexia发现我可能误会了,赶紧补了一句:“不是不是,是我看见那些中国女生,出门喜欢带口罩。”
“按理说,美国的空气也并不糟糕,为什么会戴口罩呢?” 为了解答这个顺便也困扰了我好多年的问题,我特地去pyq采访小仙女们。 她们给了好多理由:“没化妆不想被认出来”、“冬天能挡寒风”、“花粉过敏”……都说得很有道理。
说到口罩,还有一样东西是美国人不怎么用的,那就是遮阳伞。我有雀斑特别怕晒,所以在美国真的很想很想很想用遮阳伞,但由于在意美国人看傻狍子的眼神我就放弃了。
由口罩这件小事可以证明,美国人看似对其他民族漠不关心,其实还是会像个好奇宝宝那样,偷偷观察这些来自其他国度的神秘物种。
有次我们羽毛球队里聚餐,一个白哥哥很难为情地问我们:“你们中文里是不是有个经常会用到的语气助词(当然白哥哥不知道了,“那个”是指示代词),听着很像英语里某个很不尊重人的词语…” 然后我们费了半天劲儿,才懂他在说什么……于是,吃完那顿饭以后,我再也没在美国的公共场合说过
“那个”这两个字。
这是我最最最望周知的一点了:在公众场合讲中文的时候,尽量不要说“那个”这两个字。很久以前的中国人,发音还是准确的,他们发音的时候会说Na Ge,而不是Nei Ge。如果在美国经常大声喊Nei Ge,可能会惹来大麻烦,因为Nei Ge听上去跟俚语中用来骂黑人的词语,一毛一样。
这个词非常侮辱人,后果会很严重。曾经我小伙伴跟我说话时由于频繁使用“那个”,走在我们前面的黑姐姐转过身来瞪了她好几眼……我站旁边死命扯着她的手臂瑟瑟发抖,求生欲都要冲破天灵盖了。
发生在我大一的心理讨论课,课上除了我和另一个妹纸,其他都是native speakers(记得那堂课是发言才能得分,整学期都好煎熬啊!)。碰巧某天聊到种族歧视、刻板印象之类的话题了,绕了一圈还是免不了讨论“对待中国留学生的态度”。
有个叫Kelly的白姐姐说,她接触到的中国留学生都很友善,也很有趣,但她室友曾经对着正在倒车入库的中国妹纸露出了厌恶的表情,Kelly问为什么,室友回答说:“我不喜欢中国人,因为他们不会说英文。”
这番话把教室里的美国同学都给说急了,纷纷开始为留学生打抱不平。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他们说:“就凭这点,你室友就没有资格去指责留学生:人家可以用第二语言上大学,还敢漂洋过海独自生活,反正是我肯定做不到。”于是那堂课,成了我上大学至今最喜欢的一节。无论那堂课发言的他们有没有心口不一,能这样换位思考,相互理解,就很酷。
教授们提到“刻板印象”这个词的时候,总会顺嘴提一句:“刻板印象,就是一些对别人固有的成见,比如对亚洲人的刻板印象,就有“亚洲人数学都很好”。虽然不一定是真的,但是大家都这么觉得……”
大部分教授在解释“刻板印象”的时候,都喜欢用这个比较友好的例子,久而久之,这例子就成为了行走的谣言破碎机,所以美国人现在更多觉得“中国人数学好”是个梗,而不是事实。刻板印象无论好坏,都是偏见,所以“停止好的刻板印象”也是对当事人的一种尊重。
美国人的数学没有不好,只是美国大学为不同水平的学生分了阶段,所以会出现“到了大学还在教小学应用题”的基础班。虽然美国的数学课经常会把简单的东西讲复杂,但不是因为美国学生比较笨,而是老师的讲解更加程序化和系统化。
各有好坏吧,反正我挺喜欢我高中老师教的“带值进去算,不会全靠猜”。哦顺便说,我纯文科生,我们微积分班里的美国人个个儿数学比我好。
这些印象和误解让我大跌眼镜,不过也间接地说明了一个问题:大多数美国人对中国人的了解还比较片面,而这就要靠我们这群文化传播者来完成啦。出国前我妈妈就经常叮嘱我,去海外读书,你甚至可以没有很深的学术造诣,但一定展现出民族的传统美德和素养。
出了国门,你的一举一动都可能影响到别人对中国人的整体印象,所以去国外读书以后,我就尽量时刻保持着礼貌和友好,也会去纠正那些成见。就写到这,各位小留,咱们一起努力塑造文明礼貌的形象吧~
TD的小伙伴们,
你还知道哪些让人哭笑不得的美国人对中国人的印象呢?在留言区跟我分享一下吧~
* TestDaily是由damo和他的小伙伴们一起创立的北美留学备考新媒体,专注于为北美留学生的备考和申请提供优质的信息和服务,至今已经服务超过20万人次。团队核心成员来自北京新东方、北京睿途教育,正式出版《大漠点词》、《申请手册》等多本书籍,并开发出多种广受好评的互联网备考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