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申请当中,除了请中介帮忙规划、指导,我们还有另一种选择——DIY我们的申请;但对于很多有想法DIY的同学来说,常常不知道自己是否适合DIY,如何开始DIY的第一步。 今天的这篇文章,是来自DIY多国混申3个国家,自己了解了7个申请系统,申请了22所学校,并最终拿到12所学校offer的糯米团子~她将会在文章中,详细地将自己的经验分享给大家,希望对于今年想要DIY申请的小伙伴们有一定帮助~ 对于今年申请的2026er们来说,申请季也马上就要来啦。感兴趣的话,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吧~

DIYer,你准备好了吗

在正式开始经验分享之前,让我们来先做个关于你是否适合做DIY的测试吧! 1.你是否有拖延症、健忘症等? 2.你是否肯定至少有一个有经验且值得信赖的人在整个申请季帮忙改文书? 3.你的家境是否能负担得起昂贵的中介费用? 4.你的标化出分是否会拖到申请季? 5.你的英文水平是否足够支撑你查英文官网、写文书? 6.你是否愿意耐心地填写各种申请系统(common app/coalition/ucas/OUAC/Minerva)? 做完这个测试,相信大家心里都有数了,接下来的关键在于这上述六个因素在你心里哪个占比较大。例如,你是否愿意为家里节省中介费用去克服拖延症、去提升自己的英文水平?如果做完这个测试你还很肯定来做DIY,那么,欢迎来到“孤独”的飞速成长阶段

关于我以及为什么选择DIY

先来介绍一下我的基本信息吧: 标化:TOEFL:108;SAT2生物:760;AP:3门5 录取学校:
美国:加州圣芭芭拉 加州戴维斯 加州尔湾 布兰代斯 威斯康星麦迪逊 伊利诺伊香槟; 英国:伦敦国王学院 爱丁堡大学 格拉斯哥大学; 加拿大:多伦多大学 麦吉尔大学 英属哥伦比亚大学;
我是个全程DIY申请者,共申请3个国家,填了7个系统,申请了22所学校;这个申请季,我拿到了12封offer,8封拒信,2个waitlist。 选择DIY申请的原因也很简单,我家实在不算宽裕。去年五月,2024er申请季结束的时候,我曾就要不要找中介的问题和我父母有过小分歧。 彼时,2025er的申请季马上要开始,班里的同学差不多都有中介,只有我一个人处于一个信息茧房里,不知道大学的申请流程如何,不知道如何选校,更不知道如何写文书。 面对未知,人总是会恐惧的。出于不想独自承担失败的痛苦,我想要一个过来人替我操心申请季的琐碎。但是,看着动辄十几万二十万的中介费,觉得囊中羞涩之余,我认为其实有很多中介干的事情,自己也能干,何不给自己个机会,锻炼一下能力呢? 于是乎,我迷茫而小心翼翼地学会全权为自己负责。作为DIYer,我没有退路,身后即是莫斯科。现在作为一个过来人,我想分享一下自己的各种经验,希望能给已经决定DIY申请的2026er以及往后的准出国党一些支持与参考。

活动规划经验

其实从活动开始,就是我自己规划的,主要以学校的社团、research和自己的一些兴趣为主。 高一入学的时候我参加了很多人都会参加的模联社团,希望能改变一下我那与世无争又略带羞涩的佛系性格。但是,我还是低估了刻在DNA里的胆小。没人知道我要花多大勇气去说服自己高举所代表的国家牌。即使被分配到了一个还不错的国家,到最后写决议草案的时候还不如会里本不应该太活跃的国家代表突出。 参加第二场会的时候,我因为学托福拖到晚上才入住酒店。在父母递给我行李后转身的刹那,我瞥到了他们被月光照映的华发,他们为我风尘仆仆,不再伟岸高大、意气风发。 我暗下了决心,这场会一定要有所改变。可是啊可是,胆小的我又把一切搞砸了。我落寞地看着身边同一时间入模的人光鲜亮丽地上台领奖。 可能,我并不适合模联。 但命运就是如此神奇,带给我转机的,却是当时我偶尔在入学时参加,本想着这边的经历掀不起什么大风浪的文学社活动。 高一的六月快结束的时候,高二的社长找到我说想让我继任社长。听到这个消息的我有点呆。文学社社长谓何许人也?在我小时候读过的中二青春文学里,校文学社社长即为永远的神,他们走路带的都是飓风 彼时,我胆小的性格又开始作祟,对学姐说我何德何能可胜任这一岗位。学姐却说她很看好我身上的责任感。 出于一点点少年的虚荣,我继任了文学社社长。 我接手的文学社像是“没落的强豪”,这几年并不是很有人气。我在暑假里就已经和另外一个负责人策划了好多活动,向着重现往日光辉的目标前进。 我把社团沉寂了一年的公众号捡起来,又联系上了前几任一位负责技术宣传的学长。即使每天学完sat回家已经将近10点,我还是在兢兢业业地和学长学习公众号文章排版。等到了开学,“社长”这一词带给我的成长更加飞速 有轻度社恐的我会为了预定一个好的社团活动场地而厚着脸皮去堵学生会老师;胆小怕事的我会为了让我们社团在club fair上得到更多关注而和学生会讨论社团展示的场地;稚嫩羞涩的我学会了如何变成一个成熟的学姐,指导小社员修改文章,把社员团结在一起,更要时刻注意我的一些激进的观念不要传递给她们。 社团也经历了起起伏伏,我觉得我最高的成就就是让很多小社员把社团的事务当成了自己的事;我最幸福的时刻就是看着社员们在club fair上那么积极地宣传文学社,以及我卸任的时候她们给我的拥抱。高二下学期退休的时候,我含着热泪给社团留下了一个physical legacy--所有社员的文章合集。 然后就是我的research部分啦~ 我的research是和小伙伴在实验室里跟着导师做的,这是我第一次了解到一个科研研究应该是怎么样的。它严谨、有时枯燥,但去验证猜想的过程还是充满乐趣的。 生物实验免不了要等,因为它的可重复性实在不是很高,像我们的实验的最后一步,也是非常重要的那步,断断续续重复了三个月才得到一个并不理想的结果,但是彼时距离竞赛截止没有几天了,只能非常不甘心地把一个猜想的结论写到论文里。这点是我的一个遗憾,希望刚开始做生物实验的小伙伴们都能善始善终。 如果想参加竞赛,一定要预留出足够的时间,有耐心地把实验做完。另外,要坚守学术诚信的初心,我们的所有研究目标、步骤及方法都是我和小伙伴在文献的大海里遨游后找出来的。 去年关于各种中小学生科技比赛作假的新闻层出不穷。我认为如果真的热爱一个学科,尽管自己想出来的研究方向有些稚气简单,也要坚守住自己的底线。 我想,做活动一定要选择自己真正感兴趣的。高一的时候多去尝试,每个社团都参加一下看看,如果不合适一定不要勉强自己,任何活动有任何竞赛什么的都积极参与并努力准备。 因为在后面的申请季,我们文书素材很大一个来源就是活动,如果对于这些活动都没有感情没有体会,文书怎么可能不会“难产”呢?

专业选择

我18年人生的前5/6几乎都是以文科生自居的。那个可以预知的转折发生在14岁那年的一场手术。 在病房里,我看着人世无常:与我同龄的人被病魔搞得身体变形;三十多岁风华正盛的人被全国最好的医院返聘回来的专家告知治不了;古稀之年的老人几进几出手术台,还淡然笑看窗外的云卷云舒 我非常感谢我医生治好了我的病,但在体验过躺在病床上失去作为独立的人的基本尊严并得知做手术只是治标不治本后,我不禁想到:“要是能不动手术就能解决这种病就好了。”至此,我莫名地对白大褂产生了好感与向往。 在学习生物的过程中,它告诉我任何宏观世界的表现都有微观世界的解释;而每一个结果也许是很多个不经意的行为所导致的,这种可解释性与不确定性引诱着我去探索各个事物的关系。它们环环相扣,生物学家剥茧抽丝,去得知属于这个地球生命体系的运转规律。于是乎,头铁的我每所学校都申请了生物专业。 但是经历过申请季的捶打后,我还是建议各位想申热门专业(如生物、计算机、商科等)的DIYer,最好先申个较冷门的相关专业,然后再转专业(美本可以这么操作,但是英本和加本不行!) 当然申请较冷门的相关专业也要有相关的背景活动,(例如生物要有research和论文是最好的)所以我的建议是高一多去尝试各种活动,有感兴趣的就多发展几步,定下来专业后再把跟想申请的专业有关系的活动着重发展。

标化备考经历

我英语底子很薄,非常薄,第一次做模考总分才30多分。虽然我是高一下托福才首考的,但其实我初三的暑假就有跟着大班开始学托福了,结课后模考总分也才40多分 一个长线班下来我总感觉没有学到什么,而且看着那个机构一个接一个的阶段班,无论是学费还是精力,到最后都会被耗尽。我的理智告诉我,这样学托福真的不行。 真正开始飞速提分是在首考前的那个寒假,我在一个封闭班里每天从8点学到24点,首考成功达到阶段目标分。我认为托福的备考应该集中在寒暑假,每天聚精会神有目标有反思地学,不要隔太久考试; 当然这种方法无外乎是一剂猛药,这要求备考者有对于目标分的极度渴望,而且备考者的压力会在这短短一两个月里被无限放大。 不过这并不意味着上学的时候就不管英语学习了,像听力和口语一定要每天都分别练足一个小时。平时也要阅读英文原著,像《经济学人》这种文章就是很好的写作积累材料。我建议高一的准出国党一定要弄清楚自己适合哪种学习方式,是长线英语能力提升式备考,还是长短线杂糅冲刺式备考。 渐渐地,我的听力笔记从杂乱无章到井然有序;独立写作从最初的300字增长到了最后的600字。也许从小英语基础就很好的大多数出国党看到我这卑微若虫豸般的努力不屑一顾,但是,每当我重温以前每一段备考时期拍过的照片、路过的小店,青涩斑驳的记忆就在眼前展开,那些都是我奋斗过的证明。 高三寒假实在无聊的我回原来学习托福的机构当了个助教,看着一个个被托福折磨的脸庞,不由得感慨这两年里自己的成长

申请季的血泪教训

20年7月伊始,我疯狂加各种申请群。DIYer就是注定要比其他人抱更多的大腿,DIYer们千万不要害羞,要积极在群里提问题,这些申请群在申请季很重要。还有就是尽可能多地加曾经DIY申请的学长学姐们; 其实,这些申请群让我感受到的peer support比peer pressure更多。在我交第一所学校的申请时,common app 跳过了我的支付过程(我没交钱,但是上面显示已交钱的状态)。 当时我整个人都不好了,非常着急,学校的counselor都是一副事不关已的样子,让我随缘等。那时的我深深切切体会到了什么叫做孤立无援。 幸好,我把我的状况向申请群里的小伙伴询问后,一位和我同样状况的小伙伴就立马加上了我,跟我更新了一些他跟学校官方了解的信息。他的消息仿佛救命稻草,让我这个六神无主的人找到了方向。 在互帮互助下,我成功地解决了申请季的第一个挑战。从此以后,我对于提交申请轻车熟路,遇到问题第一时间想到的也不是着急,而是快速想出来解决问题的方法。也许这就是DIY带给我的成长吧。 前方申请季干货预警!都是血泪教训!

1.遇到common app 跳过支付页面不要慌

第一时间给它们的技术人员发邮件,让它们取消一下已支付的状态,并注明自己的CAID;然后给申请的学校打电话(对,打电话!),说明自己的情况,问他们怎么解决这种事情,学校一般都会理解并给出解决方案的。

2.文书一定要找个人来帮忙改

我的文书是一位非常厉害的学姐帮我改的,但是她不会直接上手给我大段改,而是给我提出意见后来启发我,让我重申自己的种种经历,这样自己也能体会很多。 很早之前,我就听说美本的文书要写得稍微感性、高大上一点,什么多样性、自我成长啊等等,所以我早申阶段的文书就被这些“形而上”的词给禁锢住了,净想着怎么写怎么用词能体现出我怎么样的特性了。 我采取了太多人的建议,一篇文书甚至前后删删改改了十好几次,但是这样写出来的是个拼接的怪物,它不能体现出来最真实的我了。RD阶段我的文书就写得非常放飞自我,有一种“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的感觉。 事实证明RD也申得比早申好。我认为文书从最开始就用英文构思是最好的,这样写出来它文中的逻辑不是断层的,并且在表达上也会自然很多

3.关于申请什么学校,不要任性,要理智。

我建议首先根据自己的情况和学校排名估个大致区间,在这个区间里的学校,如果不是有什么深仇大恨或者录取率极低的,最好都申一遍; 至于考虑地理、学费等因素,我个人认为是要等到拿到offer以后再考虑的,如果只是因为某个原因而根本不给自己机会去申请,去了解这所学校,那多么可惜。另外,ED选校要选lower reach。 ED是个好机会,千万不要浪费它去申彩票(当然巨佬除外)。ED的作用是帮助我们把录取率对于我们来说原本只有30%的变成50%;可以去学校官网上搜一下ED录取率和RD录取率的区别,如果能有很明显的差距,这样的学校才值得ED。

4.呈现给招生官的profile要统一、完整。

例如你想在文书里提到你爱打篮球,那么活动列表里最好表现出你的篮球爱好;如果你活动列表里写到了自己有篇论文发表,可以在CA里的additional information把链接给附上。总之最好不要突然就抛给AO某个特点然后这个特点在你的其他方面就消失得无影无踪

5.文书不要掺假

有一丝丝都不行,要内心的真情实感和真实的感悟。试想一下如果自己一看就有点假,那在AO眼里看起来不就更假?

6.尽早出分!

高一也一定要开始考AP!!!

7.申请季要保重身体

不管申请季再忙,也一定要注意吃好饭睡好觉,情绪不要大起大落,不然容易免疫力下降;也要注重身材管理,不要借口改文书而喝掉一杯又一杯奶茶,不然后果就是-----变胖!

后申请季的一些体会

回顾我的申请季,作为一个DIYer真的成长了许多。对于我这个胆小的人来说,这是一种成体系的解决问题的逻辑形成,也是锻炼自己信息获得能力的机会。 有那么一段时间,拒信接踵而至。随着一个又一个的希望破灭,我迷茫,失去方向,质疑为什么自己所有的努力没有得到回报; 我对于那些比我优秀的同学何止羡慕,我眺望着那些在美本这场角逐中笑到最后的人的项背,哀叹自己的平凡,整日以泪洗面;但是,突发的静脉曲张难受得让我不得不去就医,医生怀疑是14岁那场病的影响。 骑车回家的路上,我委屈得哭了出来:为什么,为什么这种病非缠着我不放?我才18岁啊。仿佛这种病是一个可触碰到的敌人,我的脑海里不再有我和那些优秀的人的差距,只剩一个念头:锤爆这种病的狗头!从根本上干翻那种病! 我意识到,我实在太过纠结好大学这个概念以至于忘掉了为什么选择这条路,这个专业。我和那些优秀的人有差距,那便接受好了,他们有他们所绽放的地方,而我的目标,就定在消除这种病上好了,让它无处遁形。那一刻,寒风吹过我的脸颊,我却无比庆幸于自己的存在

致谢

申请季结束,感慨万分。 这一路上,我要感谢父母对于我的支持,肯斥巨资送我出国,去见更广阔的的世界,在喜欢的专业深造,虽然他们不懂申请,但是他们永远默默为我做好后勤工作,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我要感谢从高一带我刷标化到高三帮我改文书的那个学姐,她是我的榜样和鞭策者,愿意在我写high的时候伸着杆子把我打下来; 我要感谢申请季的朋友们,我们一起成长、蜕变,尝过青春的酸甜苦辣; 我要感谢《排球少年》这部作品,是它撑着我在一个个崩溃的夜里熬过去;我要感谢曾经坚持的自己,是她让我在这三年里有了质的飞跃。

推荐阅读

?波士顿大学和波士顿学院哪个更好?学术/校园生活/学费/申请信息等方面对比 ?厚朴优学留学中介怎么样?看TD申请老师是如何在暑假帮学生“弯道超车”的? ?面对美国大学申请季,哪个留学生不是舔狗呢?-王思聪语录(留学生版) ?纽约大学斯特恩商学院申请经验分享:如果没有test optional,我也许录不了NYU Stern ?在美国赫兰克里斯汀中学上高中是什么体验?课程规划/校园设施/大学申请是怎么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