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个励志的定律,叫做
一万小时定律,说的是一件事只要坚持做上一万个小时,那就能成为该领域的大师。
其实一万个小时说短不短,说长却也不是很长,卑微的留学人们,在与标化苦战,与文书大眼瞪小眼,与网课难分难舍的过程中,事实上就
已经贡献了成百上千,甚至是上万小时的时间。
但是,这么长的时间,真的让留学生成为了这些领域的大师吗?
呃……是不是大师还真不好说,毕竟每个人有每个人的评判标准,但是在留学路上,量变是真的可以带来质变的,只是这质变的结果……
有时候还真挺出乎意料的哈!
当SAT刷多了……
卑微A同学在高二这年碰上了人生中跨不过去的难关——
留学圈人人闻风丧胆的SAT。
刚开始培训的时候,看到所有阅读文章都是两眼一抹黑,不管再怎么瞪大眼睛仔仔细细地一个单词接一个单词地往下读,就是不能从看似都认识的单词中,
领会到它们连成一句又长又臭的句子后想要传达的意思。
到了答题时的惨状就更是可想而知,大概
认真做的正确率,还不如闭眼瞎蒙的正确率高。
不过,A同学并不是那种会轻言放弃的人,他有可贵的坚持奋斗的精神,按照培训机构老师所说的那样,
每天都坚持定时刷真题。
即便是文章仍然看得云里雾里,即便是出题的逻辑仍然让他直呼阴间,他还是坚持做下去了。
久而久之……真题被A同学整整翻来覆去刷了三四遍,
这下他将所有试卷的答案都背得滚瓜烂熟,看到一篇文章的开头,就知道这篇文章的答案是什么了。
可惜的是,在考场上碰到新题,
文章还是读不明白,题还是不会做,除了培训班模考分数一次赛一次高之外,真正考试的分数每次只往前迈进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的一小步,最终还是看着惨不忍睹的成绩,含恨与SAT分手。
当然啦,多刷题还是有好处的呢!高三结束,被培训机构的老师邀请成为培训机构的助教时,
A同学的工作开展得那可是相当得如鱼得水。
到手几十份SAT阅读和文法试卷,只要是曾经刷过的,那根本就不用看标准答案,凭借着刷题时记下的答案,分分钟就能知道学生的作答是对是错。
别的不说,批真题卷绝对是第一快的。
这样说来,虽然没能成为SAT考场上众人艳羡的1550+大佬,但倒好像确实也成为了另一种常人不能比的“大师”,又或者说是,
变成了“SAT真题人形答案册”?!
当托福考多了……
B同学考过十几次托福。
前几次进考场前还相当忐忑,拿着机经疯狂地看,相信考试时总能碰上几个知识点。
到后来,他成了嘴角噙着一丝不屑的微笑
,静静看着考场门口看着其他人疯狂背机经的“资深托福考生”。
他知道所有的“临时抱佛脚”都是没用的,等到了考场上,看着费眼睛的电脑屏幕做阅读的时候,
脑中肯定早就已经变得一片空白,哪还想得起刚刚背过的单词。
等到考场中爆发出第一声“Describe the city you live in”的时候,
被魔音贯耳的脑子就更是转不动了,只会在口语时胡言乱语,在写作时胡乱敲击键盘,说一堆自己都不太明白的话,写一堆自己都觉得逻辑不太通顺的句子。
说起来,考了这么十几次,
后来回想起来,只能记得听听力的时候,旁边早早开始“Describe the city you live in”的大哥的声音有多响。
哦对了,还有为了备考,一本单词书真的背过很多遍,也真的忘记了很多遍,最后什么也没记住。
于是终于深刻地体会到了自己的记性是真的不好的这一事实,这算不算是成为了对自己有清晰认识的“大师”?
当文书写多了……
多写文书能提高写作水平吗?对于这个问题,
C同学的回答绝对是“不”。
回想申请季伊始,她还是能文思泉涌,洋洋洒洒写出一篇一千多字的文书的小天才,但在被中介这里挑毛病,那里大段删去,打回来重新改了十几遍以后,
她对文书彻底失去了热情。
再加上要写的篇数也实在是多,题目也实在是殊途同归,
不把写过的文书片段循环利用,简直是对不起这些宛如亲生兄弟般的文书题目。
于是,当文书写多了之后,C同学拥有了丰富的文书素材库,直接进化为了
文章片段的搬运工和大学名字的核对员——
这些经典的片段是每篇Why Major文书里都可以用到的,直接复制黏贴,搞定!
这段对大学的虚假吹捧套到哪所大学的Why School文书里都不显得突兀,
只是大学的名字千万得改好,写错大学的名字可以等同于亲手将Offer埋葬。
C同学不是曾经的那个文书小天才了,但是她成为了“废物利用大师”!(PS:此处的“废物”指的是文书,因为被重复使用的那些文书片段其实写得也就一般,
只不过不想再为文书多敲一个单词的C同学,觉得这些“废物”也够用了。)
当活动做多了……
D同学是个“活动/竞赛达人”,高中期间可谓是
哪里有活动/竞赛,哪里就有他的身影。
他倒也不是那种一天24小时能当成48小时那样用的超级大佬,只不过是凡事都喜欢凑凑热闹,
抱着参加就是胜利的心态,四处报名活动和竞赛。
还记得有段时间,D同学手头同时有两个研究项目,一个是培养植物幼苗,还有一个关于化学的燃烧实验。
学校实验室可供使用的时候,他在上课,等到放学后他有空的时候,实验室的门早就被锁上了,无奈之下,
他只好把宿舍当成了实验室。
每天早上闹钟一响,就把培养皿搬到阳台上晒太阳,晚上再把它们一个个收回来,
有时他还烧酒精灯,从窗口飘出的烟让宿管阿姨以为着火了,差点没把他骂死。
后来实验都以失败高中,实验器材倒是攒了一箩筐,同届同学和学弟学妹们做IA时都来找他借,
倒是因此成了很多人的IA救星。
不仅如此,参加一次比赛/活动,加一堆人的微信,
周六日深夜约蹦迪的伙伴们真的多了很多。
也因此逐渐发现留学圈是多么小一个圈,不同比赛/活动中加的朋友原来都认识彼此,每天看看评论区,
总能发现新的社交关系,比如“这个人和这个人怎么也认识?”,以及“他们什么时候开始谈恋爱了?!”
非要说几千个小时的活动时间让D同学成为了什么样的“大师”的话,那应该就是“社交大师”了。
说真的,他的朋友圈,基本上已经有整个留学圈这么大了。
当拒信和WL收多了……
申请季,
收到第一封拒信时天崩地裂,泪如泉涌,收到第一封Waitlist时,悲伤和期待交加,脑内想象着未来被转正时苦尽甘来的欣喜……
但是,收到第七封拒信和第八封Waitlist时,
E同学已经彻底麻木,完全没有任何想法了。
不被美本申请玄学眷顾的宿命已定,E同学做好了滚去保底校的准备。
至于Love Letter?谁爱写谁写去,反正他是不会再相信海王的任何一句话了,不给大学发一封“我拒绝你们的Waitlist,渣男渣女给我滚”的邮件已经很好了,
还指望他昧着良心当舔狗?做梦!
总而言之,E同学经过了申请季的打击,
已经没有那种世俗的欲望了,成为了真正超凡脱俗的“大师”。
当网课上多了……
刚开始在国内上网课的时候,
F同学还是一个会被凌晨两三点的课折磨到死去活来的人。
不过,阴间网课上多了,她也就习惯了,大半年过去,
她早就不是当初那个闹钟都叫不醒的,作息正常的人了。
说实话,阴间时间又是什么?反正一天有24小时都可以学习,也都可以睡觉,
还有什么阴间时间和非阴间时间的区分呢?
写在最后
不得不承认,有时量变引起的质变,着实让人想不到。小伙伴们在留学过程中,有经历过什么由量变引发的质变吗?欢迎评论区分享交流嗷~
推荐阅读
?
留学生在不同城市谈恋爱可以有多大差别?网课时的爱情总给人惊喜!
?
刚到美国留学,这几招教会你如何快速融入留学生社交圈?
?
留学生开学都要带些什么?最应该带的和最不应该带的物品清单,都在这!
?
暑期留学生背景活动推荐!含金量超高的7款主题竞赛活动,总有一款适合你!
?
留学圈也开始疯狂内卷了?一个曾疯狂内卷的留学生决定躺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