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京奥运会进程已经接近尾声,各种摘金夺冠消息不断。因此,当手机屏幕出现一条“XXX选手获得银牌/铜牌”的时候,你轻微地皱了一下眉,想,好可惜呀。 混双遗憾摘银的“昕雯组合”,连遭不利的女排,淘汰出局发了一张自拍而被追着骂的王璐瑶……你刷着下面的评论,预想中不友好的声音并没有过多地出现;相反地,占大多数的都是“没关系,下次加油”,“好好分析原因,我们依旧爱你”…… 你关掉手机,想,要是那时候也有人和你说这些就好了。

“提前淘汰”

A是一个平平无奇的小倒霉蛋。 当别人第一次考托福就有七八十分的时候,连走路去食堂都抱着单词书背的A被问起成绩还是支支吾吾——那点儿分实在说不出口。 自从决定要出国以来,A好像哪哪儿的运气都差点。上的一样的托福备考班,有着一样的老师,甚至模考出来的成绩也和大家差不多;可偏偏一真考,A不是阅读前5分钟一个字都看不进去,就是口语开始阿巴阿巴。成绩一出来,整整比别人差了10分。连老师上课时都要恨铁不成钢地戳戳A的脑瓜子:“你说你平时不挺正常的吗?真考分都丢哪儿了?” A: 做调研活动时,A顶着两个大黑眼圈查资料到3点,成员开会时重度社恐的她也尝试着颤颤巍巍说了几句话;但A话说得不多,活却干得不少,去各个参加过活动的学长学姐这里套出几句经验的是A,去各个网站上死磕一半单词都不认识的相关研究论文的也是A,可是最终结果下来也只是得了个入围奖; 在学校里,A小心地算着每节课的绩点,准确到每节课participation的分数都囊括了;可偏偏A在一次quiz里算错一个数字,三道题又是同一个题干,一个夺命连环扣分,A眼睁睁地看着GPA飞速掉下4,任她再怎么上课拼命举手,假装活泼也上不来。 单独找外教聊一聊,外教一张嘴就知道是老打太极人了: “It’s still the beginning of the semester and you still got chance……”结果到了Final, A好不容易考好了,外教随手一个curve,又是众生平等,A的GPA也精准地卡在了3.9 A觉得自己和其他人比起来,一点都不“卷”;她的确幻想过成为托福110+,SAT1500+,国际竞赛奖项一堆堆,在文书里侃侃而谈自己对世界的见解的大佬,但是A明白那只是幻想而已。A只是老老实实做完该做的每一件事,没多也没少,可是为什么好运气从来不会降临到她头上,哪怕一次也好? 申请季快要开始了,A看着自己寥寥几个字的简历,叹了一口气。合上电脑,A默默刷着手机,转发了一个又一个水逆退散和锦鲤。她觉得,自己连《龙族》里的路明非都算不上,可能就是一个主角和反派大战时被顺手锤爆的路人吧。

“痛失金牌”

7月21号晚上八点,B按下了CB官网查分的链接入口,查他首次考的AP成绩。 从刚入学的时候,B就清楚地知道自己想学社科。他的中介老师告诉他,想申顶尖大学的社科专业,AP 8到10门5分是必需的,他可以今年试着考一些美国历史,心理之类的文科考试。 B知道中介老师这么说是相信他的能力,B是以校考第一的成绩进的这所国际部,也是年级第一个托福上100的人。作为高一学生,B甚至在美式辩论比赛中杀出了native speaker的重围,拿了一个区域最佳辩手。 那时的B有多自豪,这时的B看着自己一排3和4的成绩就有多失落。可是,B连诉苦也不敢诉;找同学?同学肯定认为他“凡尔赛”,都有4了,能换学分,还有什么好抱怨的? 找中介老师?老师肯定会安慰他说,明年再来。可是明年还有明年的事情要忙,再备考一定来不及。刷刷朋友圈里,平时和B商业互吹的同学晒的一片一片的5,B不禁有些恍惚:原来这么简单的事情,我都做不到? B的家里并不宽裕,花一个假期补一补AP也要上千块钱。B看着自己AP课上稳定的GPA,觉得还是省一点好。而他并没有因为不补课而松懈,在TD各个干货群里出没的他啃完了大部分的教辅教材,学期过了还不到一半时他就开始练DBQ和LEQ,连老师都和他说如果正常发挥,拿5分没有问题。 最让B难过的,其实不是成绩;在一年的AP学习过程中,B真实地爱上了自己学的这几门课。B喜欢研究美国历史中各式各样的战争,从独立革命到二战;B也开始用心理学里的一些学说来分析身边的社会现象,越品越有滋味儿。 可是现在看着自己的成绩,听着那些“其实我就是一个月临时抱佛脚,没想到能考5分”的发言,B觉得自己的热爱像个笑话 进入国际部后第一次,B感觉自己走下了领奖台,仰起头看到的仿佛是来自另外一个世界的灯光。以往的那些战绩都变成了一只只眼睛看着他,B如果溃退,一定会有人说,就这?就这?你连这点打击都承受不了? 但如果B咬咬牙想放下这个坎儿,重新开始,心里还是会有个声音说,别不承认,做再多也瞒不了你一个5分都拿不下这个事实。 B很没面子地抹了一把眼睛,把脑子抵在了桌子上。

“爆冷出局”

作为一个普高党,C曾经以为自己的留学会成为一场壮烈的逆风翻盘。 当同学都在为了学考拿A,三位一体所烦恼的时候,她上了头似地浏览国外名校的官网,被那些遥远国度的校园风光而吸引。 C在初中同学的朋友圈里,邂逅了美国哲学专业排名第一的N大。再多去了解一些学校的理念和日常生活之后,C突然觉得这个未来,比自己待在这个门口挂着高考倒计时牌的教室里边的那个,要美好得太多了。 可是当C兴致勃勃地和家里说起自己的计划时,大家都是一脸冷漠.jpg 奶奶爷爷忧心忡忡地告诉C,美国可危险了,每天都有枪击案! 妈妈数落C,你学哲学,学哲学能做什么工作?现在竞争这么激烈,就算要出国你也学个金融,管理什么的吧? 爸爸了解得多一点,讲,留学可不是一时兴起,你要考语言考试,还有别的七七八八的考试,人老外还要看你课外活动丰不丰富,你忙得过来吗? C不甘心。当C和班里同学再讲起她的计划的时候,同学想了想拍拍她,明白,听说国内二本的水平在国外都能考上个不错的大学的。 你明白个小饼干,C心里忿忿地。就抱着这样一股劲头,C在晚自习上抱着厚厚的SAT,托福OG磕,管自习的老师见了直摇头。前一两次托福考试C都设法用自己的小金库垫了,后来实在囊中羞涩,只能硬着头皮和父母要。爸妈见C去意已决也不阻拦,只都不忘在每次转完账后多说几句她不爱听的。 后来的C想起这段日子似乎轰轰烈烈却又乏善可陈,她在高二下半学期终于决定脱产,每天泡在机构里,做题,刷分,过着独来独往的生活。没有中介没有外教指导的她白嫖了一切能嫖的资源,活动拣着便宜的和免费的做,挨个询问机构里的老师申请相关的注意事项和经验。 到了申请季前,C的分数擦线到了N大的要求,也搜肠刮肚地写完了活动列表和文书。 C问了很多人,把标化活动如数家珍地告诉了不少网上的中介,学长学姐,培训老师;几乎大部分人都告诉她,你申N大基本上是稳的,我知道许多人,哪儿哪儿都没你好,也进了N大。 但本来非N大不申的C,在经历了许多之后,也不敢再赌了,老老实实从冲刺校N大到保底校都申了个遍。问父母要费用时,C想要是申不上N大,自己可能得连夜搬离地球。 不过现实就是那么残酷,年还没过完,C就等到了N大的拒信。人要倒霉喝口凉水都塞牙,不仅是N大,C申请的学校几乎来了个全聚德,只有被她当成保底校,唯一一次访问官网还是为了给文书凑点字数的O大向她伸来了橄榄枝。 C向父母汇报了这个消息,得到的反应依旧平淡。但过年亲戚聚餐时,一旦有人问起C上的是什么学校,父母还是会颇自豪地报出O大的名字,尽管他们连发音都发不明白。看着亲戚尴尬的笑脸,她真想找个地缝钻下去。 C承认自己并未拼尽全力,可从头再来一遍她也不知道自己会不会比之前更努力了。C想自己本来就是高一下半学期才有出国的念头,怎么可能拼得过那些初中,小学就开始准备的选手?

我们该责怪自己吗?

在决定出国留学之前,我们每个留学生都有个小小的企盼。 想出去看看这世界什么样;想感受一下传说中的博雅教育;有向往已久的专业和院校,想放手去搏一搏。 可是渐渐地一路走来,这个企盼吹气球似的越来越大。一场场考试竞赛投下去的钱是沉没成本,父母一知半解却鼎力的支持是情感的软肋,他人的不解和偏见更是暗箭难防,让我们更加地想要赢。 想要赢。这种心态没有错;抱着这样的心态的你,亲爱的留学生,可能会觉得,A,B和C,就是典型的“反面教材”。在留学圈这一场场没有硝烟的战场里,他们都输了。 他们输了吗?接下来,小编来告诉你他们的之后的故事: 在老师的鼓励下,A同学ED了一个排名不错但低调不起眼的文理学院,她本来没想着能录,但没想到文理学院给她发来了面试邀请。在面试中,她提起自己查资料到3点的那一场调研活动,因为经验充足她讲得出乎意料地好;拿到offer时,她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B在高二的AP季里换了几门AP进行备考,这次他把目标放在了经济,统计等文理综合的科目上。当然,他也把去年几门只有3分,实在不满意的科目也报上了。这一次虽然没有全5分,但总体而言也还不错;不过,比起这个,更让B开心的是AP课的外教在备考季结束之后,给了B一个厚实温暖的拥抱。 C进了O大之后,充分发挥了她利用资源的能力,在大一的暑假就通过学长学姐找到了一个互联网大厂的实习,还跟着教授做了不少研究。这些经历在C研究生申请中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她顺利地在念念不忘的N大读了研。走在N大校园的街道上,C迎着晚风发了个自拍,配字,“想不到吧,我还是回来了!” 不对呀,小编,你说,你想得也太好了吧,而且,你是写故事的人,你当然想怎么写就怎么写。 你说得对。但是,我们每个人都是写故事的人,不对吗?每个人的生活都是自己做出的选择。小编可以这样写A,B和C的故事,大家也可以这样写自己的故事——想怎么写就怎么写。 但重要的是,不要因为一时的落差失误而就此封笔。预期和现实的不符有时候并不是错误,而说不定,是分岔出去的另外一条路。与其相信预想里那条铺好的康庄大道,车到山前必有路才看上去更有意思,更接地气儿,也更具有挑战性。毕竟要是一切都像预期中那样,不是无趣了一些吗? 这就像奥运会;金牌固然重要,可是选手之间惺惺相惜,不同文化的碰撞与交流,老将再续荣光,小将势头正猛,哪一个不是我们希望看到的?而既然没有办法预判意外和波折,那不如等浪头打过之后再坦坦荡荡走下去,体面又骄傲。 承认自己是个会被击败的普通人,并不要紧;重要的是确定自己在往前走。 当你相信自己的时候,你不需要任何人来相信你。念念不忘,必有回响。 大家也可以在评论区分享自己的烦恼和走出阴霾的体验哦~

推荐阅读

?美国大学申请文书不会写?这6篇MIT优秀申请文书范文+2个创作技巧来帮你 ?盘点10所在“村”里的美国顶尖大学|你想申请的梦校在里面吗? ?2021年美国本科大学申请趋势解读-美本录取的5大趋势及4大应对措施 ?面对SAT考试、申请被拒,DDL等情况,留学生的内心戏有多足? ?2021-2022年Common App申请正式开放,新增60余所美国大学,还有这些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