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天前,美国教育周报The Chronicle of Higher Education发布了一则新闻称,宾夕法尼亚大学的副教务长收到一封匿名邮件,举报宾大学生Mackenzie Fierceton在申请文书中造假。 在被揭穿造假之前,Mackenzie Fierceton算是大家眼里公认的美惨强学霸。今年23岁的她前不久刚获得美国最具竞争力的罗德奖学金,承包了前往英国牛津大学四年读书的全部费用。没想到这一切竟然全都是假的?

卖惨也是资本家的游戏?

如果没有那封匿名举报邮件,Mackenzie Fierceton的大学申请文书和profile确实能让招生官对她心生敬佩和怜惜。来自圣路易斯的她高中学习成绩出色,在高三时就获得了leadership award,还是学生会主席。 此外,她还是校足球队的全区冠军,也打过篮球,参加过越野赛,很多老师都夸赞她是“全能型学生”。 而更重要的是,在大学致力推动“平等教育“的今天,Fierceton有一段教科书式的悲惨过去。Fierceton声称自己是来自贫困家庭的第一代大学生。在她的personal statement中,Fierceton描述她的母亲曾经虐待她,把她从两层楼的台阶上推下去,结果导致她第二天上课在老师面前昏倒,被送去医院的儿科重症监护室。 [caption id="attachment_54448" align="aligncenter" width="985"] Mackenzie Fierceton在宾大就读政治学本科(来自The Chronicle of Higher Education)[/caption] 她把这段经历写到主文书里。就像招生官会喜欢的优秀文书一样,Fierceton的主文书把她受到虐待的这些细节描绘得栩栩如生,让人心碎。 文书的开头, Fierceton写道,自己躺在医院的病床上, “facial features so distorted and swollen that I cannot tell them apart.”(五官扭曲肿胀,我都无法分辨他们); “blonde hair is caked with dried blood”(金色头发结满了干涸的血)。 最后,她直接表明, “The one who is my mother. She broke me.” 出院后,Fierceton被送去一个寄养家庭。寄养家庭里的小孩有两个曾遭遇非法居留,另外一个孩子身患绝症。在文书中, Fierceton把他们的命运和自己的紧密联系在一起: “Why does this keep happening to us? Why does no one care?" [caption id="attachment_54449" align="aligncenter" width="1228"] Fiercedon被选上罗德学者(来自Penn Today)[/caption] Fiercedon的专业是socialwork,毕业论文写的是研究寄养儿童为何更容易进入监狱。而以上这些过往经历,明显让她在大学申请中变得异常有利。 然而,宾大经过一系列调查,基本已经能确定Fierceton根本不是来自低收入家庭。她的母亲是一位放射科医生,居住在圣路易斯一个富裕的街区,有大房子和精心修剪的草坪。Fierceton本人自己在一个每年学费高达3万美元的私立学校读书,高中的时候还参与过马术,漂流,跳伞等运动。 至于被虐待和送往寄养家庭,经历确实都是真实的,但根据Fiercedon递交的医疗报告来看,Fiercedon在医院的情况,“比起受伤,更像是受惊”,也根本不用像她文书中描述的一样需要戴呼吸机和用支架。 事件发生之后,Fiercedon的母亲Morrison被捕并被控两项虐待或忽视儿童重罪和一项轻罪袭击罪,但均因没有证据而撤销。Morrison坚持表明Fiercedon是和她争吵推搡中不小心掉下台阶的,而不是像Fiercedon说的被虐待。 然而,根据The Chronicle of Higher Education报道的最新进展,Fiercedon依旧坚持“我有权写下我认为我所经历的一切”;而宾大的调查结果显示,就算Fiercedon经历的全部事情都是真实的,她的描述明显过度夸张。 直白点说,当时申请宾大的Fiercedon甚至有可能只是一个叛逆期高中生,把自己和父母大打出手的经历美化了,试图通过卖惨叠buff进入顶尖藤校。 [caption id="attachment_54451" align="aligncenter" width="1360"] Fiercedon诉讼母亲的细节[/caption] 那么问题来了:在文书中卖惨,到底有没有用?

文书里卖惨,真的有可能增加录取概率吗?

从不少大学官方的态度来看,答案颇为出乎意料:很有可能。 The Chronicle of Higher Education指出,虽然顶尖大学的招生官会坚持认为没有必要强调学生成长过程中令自己感到不适的经历,但这些经历确实会让学生“显得与众不同”。 [caption id="attachment_54452" align="aligncenter" width="1080"] 图源:Dominic Kesterton[/caption] 而且从最近美国大学的招生政策来看,很多美国顶尖大学都被批评过于“精英主义”,偏好于录取有权有势家庭的孩子;私立学校更是重灾区。而大学们都急于改革这一点,从而追求真正的教育公平。 结果就是,如果你去搜索top30大学的最近几届学生的admission profile或者common data set的话,都能明显看出这些大学不停地强调他们今年录取的学生有多少是来自低收入家庭和第一代大学生。无一例外,这些数字都有了“可喜的提升”。 今年legacy admission的取消也是这样;原本校友亲属的优势已经录取被各大顶尖院校取消。哪怕是原本最重视校友网络的顶尖文理学院,也是一样。 [caption id="attachment_54453" align="aligncenter" width="1338"] 今年10月,阿默斯特取消了校友偏好录取[/caption] 所以,传说中的叠buff是有原理可循的。不少同学感觉,最近的美国大学录取中,黑人/犹太人/性别认知缺陷/心理创伤/素食主义和环境保护仿佛成了游戏里的角色属性,随机组合就能发挥意想不到的效果。 那么,问题就变成了:既然这种有可能存在,那为什么我们不都来“卖惨”呢? 实际上,真的有老师推荐学生这么做。今年5月NYT的一篇报道中,一位黑人学生就公开表示,老师鼓励学生在PS里写自己历经磨难的故事。有意思的是,当黑人学生申请白人学生较多的学校的时候,老师会更倾向于建议学生“卖惨“;而申请黑人学生较多的学校的时候,老师会倾向于让学生在文书中体现自己的学术实力。 [caption id="attachment_54454" align="aligncenter" width="676"] 黑人学生表示:“当我申请大学时,我不想'兜售我的痛苦'。”[/caption] 那我们为什么不能这么做呢?有以下三个原因:

卖惨≠造假

首先,虽然说起来很刺耳,但是The Chronicle of HigherEducation有一句话说得确实是对的,“ suffering was somehow a prerequisite.”对于有资本申请美国名校的同学们来讲,灾厄依旧是小概率事件;大部分同学都是能平安顺遂地度过人生的十几年的。 而对于实在无惨可卖的学生来说,没有“惨”而硬要卖惨,这就涉及到了造假。坦白来说,通过卖惨来造假确实比成绩造假和花大钱买学历要轻松很多;毕竟大家都默认这是你不愿触碰的话题,正常情况下没什么人来过问。 然而,对于美国大学来说,造假这事儿一经发觉,后果是惨痛的。比如,纵使Fierceton有钱有势,也抗不过一封匿名邮件;2018年宾大招生官Sally Goebel披露的一则文书造假案中,那个让妈妈“强行去世”的学生offer也被撤销了;更不用说普通的中国留学生。轻则offer被撤回,学位遭吊销;重则影响招生官对整个亚裔群体的印象,永远钉在耻辱柱上。 这也是为什么,一说到造假,所有人的第一印象都是中国学生,尽管美国学生包装得也并不少。 在这种情况下,能做到全身而退的往往还是那批家庭有权有势的学生。如果你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留学生,造假能不能骗过招生官不说,被误伤的可能性更大,被发现的后果又是绝对承受不起的——这不和找代写一样,都是给自己埋一颗隐藏炸弹吗?

总有人比你更惨,还比你更强

如果同学们确定要在文书里写到对自己有不良影响的事件,一定要反复确认这件事情对自己的印象的确是非凡的,非凡到你愿意把这篇只有区区几百字和招生官倾诉的机会,让给一个你理论上应该不愿回首看的悲伤往事。 然而,成千百万的申请者中,要说起不幸有千种万种,招生官看了也会视觉疲劳。这时候,主战场还是回到硬实力和文书的质量上。 就像之前新冠对生活造成影响的那一个文书问题,你可能只是在文书里抱怨自己上网课导致成绩下降,对方说不定居住地都没有稳定的网络来支持ta继续学业,甚至有最亲密的朋友家属感染新冠去世。 所以说,比痛苦是没有意义的。在来自世界各个角落、经历各异的申请者中,你的小挣扎说不定只是一个被宠坏的孩子的抱怨。 而且,那些确实有悲惨经历且被名校录取的学生,ta们描写痛苦的文笔也是真的好。哪怕是拿翻车的Fierceton来说,有几个同学能把被虐待的经历写得如此生动? 比如,同学们会怎么描述自己被家暴,到处无望地求助?Fierceton就会很隐晦地写道,当她只有六岁的时候,她知道“all of the police officers in my county by the first name”(她所在县所有警察的姓)。要不是知道这是假的,小编都想为这一句话拍案叫绝了。 所以啊,sob story从某些角度来说也是个棘手的瓷器活,没有金刚钻,就别硬上手了。

“我们感激苦难,但我们绝不赞美苦难”

回到文书本身。每一篇文书,都是为了让招生官更好地了解各位同学。但是仅仅描述自己经历的灾厄,真的可以让招生官知道你是一个怎么样的人吗? 换句话说,只有通过那一段黑暗经历,一个真实的你才可以体现吗? 当然不是!2021年NYT5篇优秀文书中,主人公的经历从给妈妈的饮水机贴上温馨小纸条,鼓励她追求自己的演员事业;到纠结自己应不应该请自己的兄弟吃一杯韩式辣年糕,来反射家庭条件窘迫的申请者对消费主义和分享的思考。天大的事业,生活的掠影,应有尽有。 就像拍一部好电影,人设、取景地、道具都是次要的;剧情,才是招生官真正在意的。从底层摸爬滚打上来的励志故事自然受欢迎,可是招生官疯狂阅读文件的枯燥过程中,也需要一个幽默有爱有思考的故事,让ta能欣然一笑。 这才是美国申请系统本应拥有的魅力。至于造假,乖,铤而走险的事情我们不干。 总而言之,写文书时,首先还是确定对自己的生活以及学业影响最重大的事情是什么;“卖惨”,只是其中的一种方式。对一个普通留学生来说,卖惨并不比写别的更有优势,也不见得比写别的要差。 毕竟,只要厨子的手艺在,不管怎样的食材ta都能做得一样好吃,不是吗?

推荐阅读

?黑暗料理,极限运动……留学生趁着出国干了多少国内没敢想的事? ?重磅!11月初留学生只要完整接种国产疫苗或可直飞美国! ?枪击案,实验室泄漏,流感……美国大学留学生如何保证自己的人身安全? ?留学生朋友圈高级人设背后,才是留学生真正的生活 ?美国留学,花销最大的部分竟然是“教材”?-留学生与“教科书”间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