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曾老师点评
在TD,每天都有很多脑洞大开的点子出现。而每一个新鲜的想法能够顺利落地实现,都要经过亚丽的双手。作为TD的视觉设计师,亚丽给TD带来了胜似“魔法”的力量。这次,我们特地采访了她,希望能通过她的视角,了解TD设计背后的故事。Q:简单向大家介绍一下你的工作内容?
A:我负责TD所有课程产品的相关设计工作,主要可以分为两大部分:UI类和平面类。UI类是辅助开发部门,或是根据新的产品需求做系统的WEB端、移动端产品,比如TD一对一管理系统,官网网页、真题捕手小程序等。平面类主要是根据产品部门的需求设计符合公司风格,满足宣传作用的产品,比如教材封面、海报、logo、产品宣传页及能够自成体系的部门产品等。Q:你是如何成为一名设计师的?对设计产生兴趣的契机是什么呢?
A:喜欢设计是因为“好看”。其实我大学主修的是计算机应用技术,也就是大家口中的“程序员”。接触设计是因为大一的学习课程中有选修偏设计类的课程。于产品来说,我们大部分都是先看到设计稿,继而再探究其功能性,所以更直观可塑性更强。 起初,我只是觉得跟着老师做的东西都很“漂亮”,总是让人眼前一亮,应用到自己做的网站很有成就感。设计相对于代码更鲜活,后来,有时只使用老师的设计无法满足自己想要的感觉,我就开始自己找各种设计网站学习,然后就“一入设计深似海”。Q:亚丽在加入TD之前也是在留学行业做设计工作,那么在TD做设计,和之前的工作有什么不同之处吗?
A:可以用三个关键词来概括:轻松、更专业、高效沟通。 轻松:我们的team很年轻,所以大家相处起来也会比较愉快,有问题就及时沟通,这样的工作习惯可以让我更专注地做好自己的事情。 更专业:作为一家教育公司,老师想出来的idea都非常的新颖,让人眼前一亮,不管是对外的宣传物料还是对学生及教师群体应用的产品都尽可能的要求做到尽善尽美。比如,莹莹老师提的课程讲义PPT模板的设计需求,最后我们产出了成套的PPT模板,好看又实用,对老师制作讲义非常有帮助,甚至也是可以推广到全公司使用的。

Q:设计师是TD需要直接对接同事数量最多,沟通强度最大的职位。你一直把设计的每个需求都处理得很好。在对接大量需求的时候,你一般是怎么协调的?
A:首先,我要求自己能够准确预估工作量,做好时间安排。每逢周一,我必“疯”。大部分需求都是部门在周一例会时敲定的,所以需求会出现扎堆的情况。因此,准确预估工作量和合理安排时间是做好设计产品的充分必要条件。对外推产品前需要反复确认、完善,做好时间预估,才能给负责其他环节的小伙伴留好退路。 其次,我会对需求“提要求”,节约沟通时间。我参考涂老师的需求方案,提炼出了一套通用的设计需求模板,由曾老师发给了大家。每次对接设计需求时,我就给到每个提出需求的小伙伴一个对应适用的设计需求模版,比如海报:大标题、讲座内容、主讲人信息、讲座或是活动时间、讲座形式、联系方式等。有时候,哪怕是文案字数的变化都会直接影响到整个平面设计的版式,所以提前确认好这些信息不但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双方沟通的效率,也会令后续设计工作效率倍增。
Q:设计需求最多,最忙的时候是哪段时间?
A:一年中的两个开学季和每个考试出分的时候是最忙的。这期间,我可能在每周一就能直接排满一整周的工作,用剩下四天时间同时设计多个需求,在等待其中一个需求反馈的过程中,同时完成另一个需求的设计,多线沟通。 有一次,周一刚上班,上午10点左右的时候,我坐在电脑前和一个部门的小伙伴对设计需求,后面陆陆续续带着设计需求来找我的其他部门小伙伴非常有秩序地排了一个长队,等待和我沟通。当时我很是震惊(人有点多呀)。
Q:那么,你在沟通过程中有没有遇到过什么困难?你是怎么解决的?
A:之前有段时间,由于人员变动,同部门可能会有多个小伙伴来对接同一个设计需求,这样就会导致沟通混乱。一个设计需求,我不知道该对谁做出回复,也不知道回复之后ta是否能给到我准确的反馈,就会有点崩溃。后来有一周就突然变得很清晰,每个部门由固定的一个人来对接设计需求,这样就帮助彼此节省了很多沟通的时间和精力。直到有一次无意间说起才知道是领导们给到的反馈建议,真的非常感谢。 另外,有时候新同事还不太熟悉要设计的产品,就会在沟通环节出现一些遗漏;或是设计完了发现某一部分有些问题,需要不断返工。这时候就要按照设计需求模板沟通。必要的时候,我会直接给对方一个之前的海报,让对方按照这个例子来提供信息。如果线上沟通实在说不清,我就直接和大家线下沟通,帮对方把需求思路捋顺。 这种情况不可避免地需要不断磨合。大概磨合几次,之后就会比较顺利了。
Q:由于同事们对设计了解不够,或者对想要的成品想法不够明确,可能会多次更改设计需求,需要你反复修改设计,甚至有时候会出现一些“无厘头”的需求。你是如何看待并应对这些情况的?
A:一般遇到这种情况,我会从两个方面预测: 第一:明确产品用途是什么。简单来说,就是需要这个设计帮你得到什么。比如宣传页,用途是放在邮寄的教材中,可以让客户群体更全面、具体地了解相关课程信息,无形之间加深了对产品印象及价值认知,从而提高复课率。

Q:你总是会先考虑一步,把设计需求中可能遇到的问题提前想出,并且用通俗易懂的方式和大家沟通,你是如何做到的?
A:随着对公司产品的不断了解,我在明确设计需求时,会先明确设计的用途是什么。假设如果是自己在对产品不了解的情况下,我会有哪些选择习惯和运用需求,让自己站在学生或是家长的角度去思考这个产品能带来的价值。 沟通设计需求,我个人认为是个相互成就的过程。我提出的点可能对产品运用上有价值,而提出需求的点会给我带来更多设计思路和灵感,两个人的思维相互碰撞往往会产生独特的反应,这种情况下设计出的产品会更为惊喜。设计就是个不断沟通的过程,而产品就是沟通之后的成果。
写在结尾
亚丽就像TD的魔法师,总是能把我们天马行空的脑洞幻化成更加绚烂多彩的现实。与亚丽的采访很愉快,她一直将事情以温柔又有趣的方式讲述着。做设计需要很强的时间规划能力、理解能力,以及平和、包容的心态。 采访结束后,寒水老师也深有感触:作为提需求时脑洞大开却往往不切实际的典型反面教材,我一直对亚丽的存在心怀感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