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默里大学(Emory University),美国东南部第一高校。素称“南部哈佛”,Emory 师生比例高达1:7,是美国小班制本科精英教育代表院校之一学校。校园被大片森林覆盖,建筑皆为地中海风情的意大利古典风格建筑,使 Emory 学术与颜值均为全美顶尖。 本文作者麦迪同学在ED阶段成功获得了Emory的青睐,她将讲述自己的申请故事,希望能够为踏入申请季的你一些帮助。

自我介绍

我还清楚记得被Emory录取的那个早上。睡眼惺忪的我一如既往的和同桌聊着闲话。忽然“叮咚”一声手机屏幕上弹出一条微信,我一看是我爸发来的“录了!!!”连带好几个大哭表情,心里的石头瞬间咕咚落地。 这块石头从不是块大石头。实不相瞒,得知被录取的那一刻我的第一反应竟是“耶不用再写文书了”这种简单的快乐,而后才慢慢体会到得此难得机会的激动以及被认可的成就感。 我高中读的是国际部,位于中国南部一一线沿海城市。我们学校虽算不上老牌名校,但近年来国际课程班也算是越办越好,不过相比起其他一线城市的重点高中,顶尖院校每年在我校的录取名额还是较少。幸运的是,我在ED阶段收到了Emory University双校区(Emory College of Arts and Sciences 和 Oxford College) 的offer,专业是艺术史。

标化成绩

我高中三年来的GPA都比较稳定,平均下来是95分左右(我们学校成绩单是百分制),能排到全级前10%。 托福和SAT成绩可以说都是“磨”出来的。我对标化的态度一向是“顺其自然,注重积累”,所以从来没有大把大把的专门去刷题,也没有临考前捧着绿宝书红宝书硬背单词,只是平时坚持“多读多听多写”,因此每次成绩出来并没有“一鸣惊人”,而是较上次稳步提升。 SAT我考了三次,最后出分的那次是刚刚结束夏校在美国考的。本来期待着在美国考能有大幅进步,不想分数出来——1490,只比上次高了10分,靠拼分才1500,还难受了好一会。托福我总共考了四次,才在去年九月份考出109分。 我自知算不上什么高分,指导老师也劝我再去考一次,争取上110求稳,我思来想去还是觉得与其用半个月的时间来刷题换得几分的进步,倒不如开始好好构思申请文书,所以只好“忍痛割爱”了。 虽然当时标化成绩定下来之后心里还是有一丝不满意和惋惜,但是现在回想起来,也算是问心无愧。更重要的是,现在的我对当时作出的取舍感到十分欣慰。我没有花大量时间刷分,而是坚持平时积累,比如坚持读英文书、看美剧、写英语论文、积极和外教讨论等,都为我打下了较为坚实的语言基础,即使对分数的增长没有立竿见影的效果,却使我在提升标化的同时获得了更多知识和能力。 相反如果我花大量时间去刷题,也许我的分数会比现在要高,但是其他所得会变少。出众的标化也许能让你脱颖而出一时,但坚实的基础能让你受用无穷一世。当然两者并非相对,只是看个人更注重哪个方面多一些,而对我来说,我还是更注重后者。 因为我就读的是AP国际课程班,所以学校开设的课程有许多是AP课,学完就可以考试,针对性很强。我一共考了六门AP,高一考的是物理1和微观经济,高二考的是艺术史、微积分BC、宏观经济和心理学,除了艺术史是4分,其他都是5分。我考的AP不算太多,但是也想跟大家分享一些我对AP的定位和看法。 首先是时间的分配。
高一的时候大家的侧重点大都是托福,而且刚进入高中,学习节奏也需要重新适应,考2-3门已经非常足够了。 高二虽然SAT的任务加进来了,但是学习强度也已经适应,所以可以尝试考4-6门AP。 高三我没有考AP是因为Emory只允许学生用AP成绩换12个学分,也就是四门课左右,我已有的分数已经可以满足,不过更主要的原因其实是我没准备好环境科学的考试(哭)。 当然这只是我的建议,有能力的同学可以考更多,或者根据自身需求调整。不过AP门数不在多,5分率才更重要呀。
其次是怎么选择考哪些AP。 我属于那种没有明显专业倾向的人,所以三年下来考的AP也算是文理兼修。录取了之后我才发现其实考什么都可以,大学都会有对应的通识课可以换掉学分的,所以并不是说你有很明确的专业倾向就只去考那一方面的AP,比如钟情物理,就只考物理1物理2物理C,认为其他科目不需要也没必要。 虽然这样做可以充分体现你的专业水平,入学后许多该专业的先决条件你都已经达到,会轻松许多,但我想说的是,大家可以不妨把AP考试当作一个探索不同领域的机会,说不定就会发现惊喜,比如我就是在学了AP艺术史之后,就下定决心申艺术史专业的。

活动

其实在整个申请过程中我一直认为自己是个活动小白。毫不避讳的说,大佬们有的国家专利、国家级比赛金奖、学生会主席等我一个都没有,以致申请前期有段时间陷入了一定的自我怀疑和自我否定中,认为像我这样的“小活动”没有哪个学校会看的上吧。 相信申请季很多同学也会有同样的感受,我总结了两句话:“不比较不盲从,因平凡而不凡”,结合我的部分主要活动,希望能激励大家找到方向和动力。

高一

高一的我属于一个“探索期”,对自己的定位不明,所以什么类型的活动都有参与,希望达到一个“面之广”。 比如,加入学校支教社团,每周自主备课并给小学的学生进行线上英语教学,线下到指定学校教绘画和手工;通过选拔,在进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担任志愿者,负责展会资料派发及外商口译工作等;入选学校啦啦操队并在省级和市级比赛中获得三等奖。 值得一提的是,高一暑假我在一家知名动画公司做了一个月的实习,职位是制作部二维动画师。一开始想到要参加这个实习是因为从小就对动漫和动画很感兴趣,想更深入的了解动画行业,也是对未来职业方向进行探索。实习期间我不仅学到了许多动画制作技巧,比如绘制分镜、人物设计、用flash制作二维动画短片等,更对动画行业行情和运作方式有了更深刻的认知,受益匪浅。 现在回过头来看,正是因为对各个方面都有所尝试,高二甚至将来才更清楚自己想做什么,所以大家不妨利用好这段时间大胆尝试,说不定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高二

进入高二后,我仍然坚持着高一的活动,但是变得更“专业”与“专情”。 专业体现在活动更能凸显学术能力。 我加入了国际部的学术写作项目,在老师的指导下创作论文并在公众号上发表,参加读书分享栏目并录制分享视频,担任推文排版和设计一职等。 高二暑假我参加了为期两个月的斯坦福大学夏校,各科的paper和group project都很大程度上挑战并提升了我的学习能力。 更难得的是,夏校使我对未来大学生活有了一个概念和心理准备,包括如何分配学习和社交的时间、怎样充分利用学校资源、宿舍生活注意事项等。而且一部分大学是接受夏校修的学分的,所以我十分推荐大家去感受一下。 专情体现在我的活动变得更“艺术向”。 因为AP课接触了艺术史,而且本人热衷绘画,再加上家庭环境的耳濡目染,我与艺术史一拍即合。 受一直在参加的支教活动启发,我在当地社区中心发起了“艺术鉴赏课堂”,周末和假期都会有6-12岁的小朋友来参加,旨在使艺术在更多人的心中扎根。整个过程也给我带来了很大的挑战,比如如何将课程设计的生动有趣,鼓励小朋友们参加课堂讨论,加入绘画环节等,使我自身也得到了许多锻炼。这些活动在提升学术能力的同时,也体现了我的社会责任心,算是一个闪光点吧。 最后,简单总结一下我的一些小建议。 首先,大家可以利用好“探索期”去发掘体验不同的活动,但不要盲从,“别人做什么我就做什么”。高一高二的两个暑假也可以好好利用起来参加实习或夏校。 其次,不必拘泥于活动是否令人耳目一新,或执着于和别人比较,做自己真正热爱的活动就好。最重要的是,坚持能让平凡的活动变得“不凡”。之前做过的活动尽量保持,就算是再平常不过的志愿者活动,或是普通兴趣爱好比如绘画,只要坚持就能体现你不同于他人的品质。

选校

开篇时我说“这块石头从不是块大石头”,因为Emory并不是我的梦校。我从来就没有梦校。Emory第一次吸引我还是因为她的“颜值”,毕竟是全美排名第十五漂酿的校园嘛!!谁不喜欢呢(害羞)。 后来做school research的时候注意到了Emory校内的Michael C. Carlos Museum,据说是东南部拥有最多古代艺术藏品的博物馆,于是好感暴增,决定ED。 EA的学校有弗吉尼亚大学,北卡大学教堂山分校,波士顿学院和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 RD当时确定的是加州大学的五所学校和威廉玛丽学院(其他的还没有定下来ED结果就出了)。

选校参考因素

1. 学校人文社科的专业排名

因为十分明确我将来的专业会fall in this category,所以选择的大学自然是以人文社科等liberal arts学科为强项,学校在这方面的投入会更多,学生能利用的资源也就更多。

2. 学校给我的第一感觉

虽说我们并没有条件每个学校都去访校,但是从一些细节中我们还是可以感受到学校大致的氛围。我也许是个“外貌协会”吧,学校官网做的美观会令我对这个学校很有好感。 比如Emory的官网就很清晰明了,有什么不会的操作都可以找到详细的教程,给人很贴心的感觉。学校发来的邮件也能让我对其略知一二。比如UIUC发来的生日祝福我至今都感到很温暖;威廉玛丽为申请者写的诗真是写到我心里去了: (节选)

3. 地理位置

我是个没见过雪的南方人,一年下六七个月雪的地方我是真不敢去(瑟瑟发抖)。而Emory所在的亚特兰大正合我心意,气候温和,据说之前天气预报说要下雪学校还停课了哈哈。

4. 学校综合排名

这里说到排名并不是因为我在意学校排名的高低,而是排名往往能帮我们找到自己和学校的定位。 以我为例子,Emory排名21,属于冲刺型学校,所以放在ED;EA和RD再选一些排名25-35的学校作为和个人水平相符的学校,40-50作为保底校。不过要注意的是,排名后的学校不一定录取率就高,排名只是作为个人定位的参考。

文书

题材与选材

我的文书题材大都出自于这四个分类:课外活动,兴趣爱好,家庭影响和生活见闻。 在构思主文书时,我的老师建议我先抛开题目,从我的题材中挑出一个令我感触最深的先写着。虽然长期坚持的活动和兴趣爱好都让我感受颇丰,但是我还是决定从“家庭影响”入手,讲述父母关系的变化给我带来的影响,展现我从刚开始消极应对到后来学会积极理解并关心他人的成长蜕变。 在此基础上,我和老师选定了一个相符的题目套上去,在内容不变的情况下进行微调使文章更生动切题。虽然是一个十分普通的题材,但文章中我也运用了大量我擅长的侧面描写和气氛烘托,使得整个故事能娓娓道来,让人身在其中。和大家分享一下我主文书的第一段: It was a late summer afternoon when my mom led the gardener into our yard. I hid behind the window and watched him uproot the oldest resident there—a seven-year-old bougainvillea. I liked her a lot. I liked the shade she casted on the wall under the midsummer sun; I liked the sound she made in the breeze; I liked the way she would gently bend over and touched my window, leaving behind a handful of flowers. I remembered how mom would spend hours pruning her branches. I did not know why she was now casting her out as if her presence annoyed her. She said she did not like the name of the flower. I did not know why she was so sensitive about that. 有没有比较想读下去呢哈哈。在写到一些细节时我也曾潸然泪下,想必令自己深有感触的文章也会触动到他人吧。

附加文书

Emory的附加文书要写两篇,但是每篇只限150字,一度让我十分头疼。 我是一个喜欢讲故事的人,大量的铺垫和描写是我的文风,但是显然字数的限制需要我言简意赅,一语中的,所以附加文书比主文书修改次数更多。 其中一篇写了我对爱伦坡《致海伦》一诗的见解,另一篇写我对艺术的热爱如何激励我去学习并尝试更多事物,都是紧扣题目要求进行简单阐述,相对主文书发挥空间没有那么大。 关于文书删减的两个建议

1.先概括再审视

可以先把自己想要表达的中心用一两句话概括出来,再重新审视文章,看看是否每一句话都对这个主旨有贡献,没有的话果断删掉。 我就经常出现写着写着就偏离主题的情况,导致写了很多字却还是不能点出主旨,所以有一个主旨句时刻参考就可以避免这种情况;

2.直接表达

要减少比较累赘的描写,直接表达出意思,关键在于删去过多的形容词,用概括性强的词句,这样会使语言更精炼。比如: “Poe avoids depicting her classic face and figure in detail”可以改成 “Poe avoids mentioning her physical features.”

推荐信

除了固定的counselor推荐信外,我找的另外两位分别是我高中的艺术史外教和夏校的一位professor。 其实我并没有用到什么谈话套路,我高中三年每年都上那位外教开设的AP课程,课上课下也有许多交流,算是很熟了,而另一位夏校professor我也经常与他讨论学术或者是升学的问题(他本科也是humanities专业),所以邀请他们写推荐信时他们也很乐意,因为比较熟悉所以写出来的东西也更加personal。

补充材料

Emory是没有面试的,所以我只参加了Initial View的面试。我比较幸运,抢到了线下面试,因为比起线上我更喜欢和别人面对面说话。 由于平时的积累,我还是比较擅长面试的,不会紧张,也可以清晰的表达自己的想法,不过面试之前我还是和我的老师练习了几次,梳理出我的一些“关键词”和题材,这样即使被问到奇葩的问题也不至于手足无措。 所幸我遇到问题还比较传统,但是面试官是一位语气冷冷的慢热小哥哥。刚开始的时候气氛还有些紧张,但是到后面问到一些比如“favorite piece of art”这样的问题时,我就特别激动地开始滔滔不绝地讲,到后来聊到我在Stanford的有趣经历时,他终于被我逗笑了哈哈哈,之后的气氛就轻松了许多,我也更加进入状态,可见自己本身保持放松还是很重要的。 虽然我不是艺术生,但是因为从小坚持画画和做手工,我还做了一份简单的作品集上传到Common App,也可以帮助学校更好的了解我。

心态

可能是因为我不太看重排名,也没有梦校,所以整个申请阶段我的心态都是很放松的,不求录到排名高的名校,只希望遇到真正适合我的学校,也许就是这种坦然的心态使我能够在申请材料中真实地展现自我,被对的学校发掘。 那段时间我也一直在学校里,和同学一起经历了申请季的得意和失意,相互鼓励、共同成长,所以大家感觉申请期压力大的时候可以多去和老师同学沟通,可以缓解不少紧张的情绪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