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留学竞争的不断白热化,以及英美等主流留学国家难度的不断攀升,越来越多的同学们选择多国混申,来确保能在艰难的申请季中拿到满意的offer。 然而,多国混申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申的越多并不代表offer就会越多。我们的时间、精力都是有限的,往往可能为应付一国的申请就已经精疲力竭。因此,想要多国混申有收获,一定要提早做好规划,掌握技巧,事半功倍。 大家好,我是长尾巴的Cassie,高中就读于一所新加坡的A Level学校,在过去的申请季中被英国的LSE、KCL、warwick,美国的kenyon college,新加坡的 NUS College、NTU、SMU录取。 每年,我们学校同学留在新加坡本地读大学的比例很高,出国读书的,因为体系原因,选择英国的也远多于美国。因此,想要申请美国的我差不多处在一种“孤军奋战”的状态。 同时,我也是半“DIY”的,没有中介团队的带领,一切基本都靠自己摸索,所以最后获得了G5与美国top 30文理的录取,也算是交上了一份还算满意的答卷~ 我总结了一些我认为我在多国混申的旅程中做对了的一些事,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申请时间线:尽早规划

新加坡高中的学习压力不小,并且我的选课满满当当,“拖延症晚期”的我之所以还能够对付英美双申,我认为最大的法宝就在于在申请高峰开始前,就规划好了一个合理的时间线。 我选择申请美国、英国、新加坡,申请的时间线基本如下: 6月:开始选校,提前和几位老师表明需要推荐信; 8月:完成CommonApp主文书、申请材料填写 9~10月:完成ED1小文书、面试 11月:递交ED材料,完成ED学校需要的补充材料,开始RD文书的撰写。 12月:因ED未下车,继续完成RD材料,同时向老师申请英国的推荐信 次年1月:递交RD材料,完成UCAS文书 次年3月:完成新加坡各学校的申请 只有明确了时间线之后,我们才能保证不错过任何的截止日期,有条不紊地向目标前进。

选校:懂得取舍,明确目标

从我的时间线中可以看出,我既没有申请大热的加州系统,也没有冲刺牛剑,甚至都没有参加EA、ED2,在申美大军里也算一股“清流”。 这里不得不提一下我的背景。在新加坡读高中的我有新国大、南洋理工这些亚洲顶尖的公立高校做保底,因此,我的美国选校因此也相对“激进”。 同时,我也明白,放弃NUS、NTU去申美的我,追求的是美国的liberal arts education,希望能够来到人均资源高、师生比例低的环境求学。因此,我在美国只申请了文理学院和较小型的私立大学,加州全家桶也因此不在我的考虑范围内。 至于牛剑,我感兴趣的人文学科申请难度高,学习没有那么拔尖的我并没有很大几率申请到。同时,由于课内的学业压力重,在我的能力范围内,牛剑、ED、A Level大考只能择其二。 在这里也提醒大家,如果很欣赏牛剑的话,美国早申就尽量选择EA或是REA,毕竟binding的ED要是录了的话,毁约还是不好的哦。 我认为,懂得取舍、目标明确是选择多国混申的同学必须具备的一个能力。申美本身就是一项大工程,它与国际课程一起已经占据了我们极大的精力,想要撑过长达几个月并且无比emotional的申请季、不burn out,就需要我们珍惜自己的羽翼。 必须牢记的是,如果我们选择多申请一个国家,一定是因为我们有强烈的个人理由(personal reasons),而不是盲目地跟风、单纯地以为“多申多得”。在现在各个国家都越来越卷的基础上,申请几乎任何一个国家的顶尖高校都需要我们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因此,在确认是否要多申一个国家前,我们可以自我反省:多申请这一个不在计划内的国家,是为了“保底”,还是冲刺?在此国读书,相比于原计划的留学国家,我会得到什么,又会失去什么,对我的原定计划(回国工作,继续读研/博,或后期移民)有什么影响? 想清楚这些问题后,我们才能尽量头脑清晰地明确申请目标,进而让有限的精力拥有最大化的成果。 (当然,能力极强的大佬们不在今天的讨论范围内哈哈哈哈)

推荐信:与老师做好沟通

推荐信对于英美的申请以及其他国家奖学金/荣誉项目的申请,都是至关重要的。而通常,不同国际课程的老师都“术业有专攻”,更熟悉所属体系主要申请学校推荐信的要求。因此,多国混申党要和他们做好沟通,取得我们能获得的最大支持。 比如,我在A Level体系中,老师基本都是在新加坡或英国接受的高等教育,大多不熟悉美国的holistic review。如果是美国体系的老师,可能就没那么熟悉英国的体系,因此想申英的同学也可“对症下药”、有礼貌地给老师“补补课”。 在申请推荐信时,我向不熟悉美国体系的老师们介绍了我美国选校的特征,并以ED选校为主要例子,说明了我身上的哪些特点能够让我成为这些学校的最佳人选(也就是why I am a good fit for the school)。 其实,通常来说,老师们都是很乐意帮助自己的学生进入到理想院校的,只不过,他们通常工作很忙,并且写推荐信、特别是并非该体系主流申请的推荐信并不是他们的本职工作。因此,我们一定要确保将所能提供的信息尽数提供给老师,节省他们去research的时间。 此外,为了保证推荐信更加生动,我们可以提供给老师几个与其接触的场景,并与老师分享我们的想法,让老师了解课堂外的我们,也为推荐信提供更好的素材。同时,我们也可以适当地表达对老师教育方法的欣赏,表明ta对我们求学道路的深刻影响。 毕竟,老师也是希望被表扬的,看到自己的付出被认可、心情更加愉悦的老师,也可能会在推荐信中给我们多写一些好话呢~

课外活动:“一石二鸟”

以英美为例,不同国家申请的重点是不同的。英国更重视申请学科密切相关的活动与竞赛,而美国则讲究培养其他的兴趣爱好、展现领导力与对社区的贡献。 如果我们单独地去完成每个国家所青睐的活动,那我们的时间和精力通常是不够的。因此,我们需要多完成一些能帮助我们“一石二鸟”的活动。 比如,学术类的活动、竞赛我们可以参加一些既符合英国所要求的学术深度,又能展现美国所喜爱的思考、热情、领导力,并且我们能够在文书中展现出这些特质。 举个例子,我在CommomApp的活动列表、以及ucas文书中,都提到了模拟联合国活动,因为其涉及到的public speaking、与不同背景的人沟通与合作的能力是美国大学所青睐的。 同时,我也将其中一篇获奖的position paper背后所蕴含的对于经济与政治之间interplay的思考写入了ucas文书,让英国招生官们也能感受到我对这两个学科的具有深度的理解。 除此以外,我也把我在新加坡、中国的志愿经历这样看似“很美国”的活动写进了ucas文书,而重点却落在了我要申请的学科(政治与经济)上,以政治、经济、以及policy-making的角度写了这些经历带给我的思考。 类似地,如果是主申美国、想多申一下英国的同学,也可以从这个角度,在为美国申请而完成的活动中发掘ucas的素材,进而“一石二鸟”。

文书:巧妙利用已有素材

不同国家申请文书的重点一般也不同。英国的文书重视学术思考,而美国的CommonApp主文书则更关注个人成长、思考。因此,这两个国家的主文书千万不要相互套用,它们的背后逻辑、写作目的都是很不一样的。 但是,许多美国学校需要的why major文书中,如果与我们英国申请的专业是类似的话,我们是可以借鉴一些我们的英国文书,来展现我们对该学科的深刻思考。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美国why major的小文书除了展现我们对此学科的思考,更要make it personal。 比如,同样申请psychology的学生,在英国的文书中只需展示自己对psychology的深刻认知、自己为什么适合学psychology,而在美国的why major文书里更要展现自己为什么要学psychology、学了psychology之后要怎么样对社会或是身边的人产生良好的影响。

多国混申最重要的:摆正心态,调整预期

如果说美本申请本身就是hard模式,那么多国混申就相当于在备战冬奥的时候,还得再加个夏奥项目。所以,决定多国混申的你一定要有一个良好的心态。 在身边同学只用学习A Level时,我不光要备战sat,还要为student council“打工”,同时参加chinese orchestra的训练,为劳工当志愿翻译,甚至连RD党都可以开始休息的时候,我还得为UCAS多掉几根头发…… 没有一个强大的内心,多国混申党真的很难走过这难熬的申请季。 同时,大家也千万不要有多申就一定多得的心态。多国混申可以让我们多一点选择、多一份希望,但并不意味着我们一定会多一份收获。申请、尤其是申美是一件玄学的事,能够被藤校和牛剑抢着要是一件既需要实力、也需要运气的事,所以不要过分奢望啦~ 一个合理的预期能够帮助我们在心态上平稳地度过多国混申、多面压力的申请季。 比如,就我个人而言,我将美国的选校当做了我的冲刺选项,因此在录取结果不尽人意时,我也不会过度苛责、否定自己,因为我对英国、新加坡的申请也做到了尽心尽力,保证了我能有G5、坡上的学校作为备选。 除此以外,多国混申这段经历本身对我而言就是一段有价值的旅程:通过深入了解不同国家的高等教育体系,我慢慢也懂得了在选择不同国家、选择不同教育体系的表象之下,我真正追求的是什么。 最终拿到英美新三国录取的我算得上是多国混申这个赛道的幸运儿,我也要感谢自己当初选择了多国混申,让我在美国录取不尽人意的情况下,有其他优秀的学校选择。 准备多国混申、曾经多国混申过的小伙伴们都可以把你们的心情、疑惑、故事分享在评论区,让更多的小伙伴们看到哦~ we might be alone but we are never lonely!

推荐阅读

?留学申请故事:3年努力换来11封拒信后,我等来了UCD抛出的橄榄枝 ?留学申请故事:惨遭梦校“养鱼”的我,被匹配度1%的NYU暖化了! ?留学申请故事:被梦校拒绝的一年后,我找到了当初申请时的6个硬伤…… ?留学申请故事:我,美本申请er,全聚德套餐后我去了日本 ?留学申请故事:托福/SAT成绩不出众,但是旅行经历帮我顺利度过申请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