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袋是懵的,什么都看不见。”
当事人“大涛” 在自己的微博上详细描述了这一次遇袭的经历。一切发生得又快又突然,“袭击的全程应该不超过40秒,他们没有说一句话,没有试图抢我的东西,把我拖到地上就踢。” 而作为一个准备从学校回家的正常学生,“在被攻击的前20秒我甚至没有意识到需要求救。” 据“大涛”描述,袭击者“非常高且穿着非常好”、“(穿着)fancy sports wear,年龄不会超过25岁。我模糊印象中他们应该高于平均美国人,非常fit,我甚至有理由怀疑他们就是学校的运动员。” 讽刺的是,“大涛”指出当时他选择麦迪逊的原因之一就是安全,甚至因此没有申请过其他地方的学校,而且他选择的住所也是整个麦迪逊几乎最繁华的地方。但是这些都没有阻止这次袭击的发生。来自微博@大涛Tao_ 下滑查看全部
所幸,在“大涛”开始大喊help之后,人群围了过来,也有好心路人帮忙拍照、检查身体。“大涛”本人也指有左脸和耳朵受轻伤,并无大碍,但从图片来看依然十分吓人。 因为事件性质相对前段时间的中国留学生遭枪杀案等等事件来说,不算特别严重,这次袭击在国内并没有掀起太大的讨论。然而,这件事在麦迪逊的留学生甚至美国同学圈子里,都是一石激起千层浪。 事情发生3天之后,威斯康星麦迪逊大学在ins上发布了安全提醒。除了表示了解到事件经过之外,UWM也说明了还没有充分证据证明此事不是一起基于种族仇恨的袭击事件,并且学校正在积极跟进后续。 同时,学校也发出了5点建议:· 绝对不要独自行走,跑步或者骑车,尤其是在晚上 · 如果找不到同行的人,可以使用SAFEwalk(校警护送组织)服务或者公交车。 · 如果你必须要独自/和一小批人一起行走,尽量走在有明亮灯光、有人流的地区。 · 时刻注意周边 · 如果你认为不安全,请拨打911作为学生之间互相转告、甚至家长和媒体对于学生的提醒,这样的建议似乎都没有问题。可是作为学校官方,本应该投入警力资源保证学生安全,这样的声明表达歉意也没诚意,提出建议更是像“受害者有罪论”,满满的“女孩子出门不要穿得太暴露”、“晚上不要出门”的既视感。 评论区的学生们也感到无语。 “永远不要独自走路,慢跑或者骑车”?在说什么?永远??” “请停止降低事态严重性以及受害者有罪论。这是在散播与事实不符的言论。” 也有学生质疑道, “为什么这次袭击事件没有短信警告?” 有人讽刺学校这时还在宣称自己“relatively safe”的言辞: “ ‘我们相对比较安全。’ 很抱歉,但相对什么来说比较安全?战争吗?” 有人帮忙把当事人大涛的微博内容翻译之后转载到了威斯康星麦迪逊的reddit论坛上,也得到了多条回复。 “我不明白为什么这种情况不断发生。可悲的是,有些人会否认这些问题,通常说“这些事情的发生是因为来自州或国家其他地区的人来到麦迪逊”。对此,我认为,将问题转移到其他人身上无助于解决问题。种族融合和多样性很重要。” “这太让人生气了。我很抱歉这件事发生在你身上,这真的很可怕。我知道麦迪逊不是一些人喜欢相信的乌托邦,但这仍然让我感到震惊。 我不得不说,你对这些家伙的理性和不生气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如果是我,我会复仇的。在这个世界上,我们需要更多像你这样的人。我希望这些人会得到应有的报应。”
事件后续
威斯康星麦迪逊大学于6月16日在官网上发布声明,学校警察和麦迪逊警察正在共同努力收集更多细节和信息。然而双方同样一口咬定没有足够证据证明这是一起种族歧视事件,而是一场无差别攻击。 [caption id="attachment_64822" align="aligncenter" width="1072"] 来源:麦迪逊警方官网[/caption] 6月18日,麦迪逊警方在推特上宣布4个嫌疑人全部被抓获,其中一名仅15岁。 犯罪者年龄的逐渐减小也是最近几次暴力事件的共同特点。德州小学枪击案和布法罗枪击案的两个凶手都仅仅18岁。加上这次袭击事件,身份认知混乱,易被煽动、思想极端等等问题在美国青少年中皆尽反映。 而大学持续否认此次事件中种族歧视成分的举动激怒了当地学生。6月17日,愤慨的UWM中国留学生们在学校里组织了“停止亚裔歧视”的游行,并且签署了联名信和请愿书。根据UWMCSSA的最新跟进,也有多名华人教授就最近的袭击事件向学校反映了问题。 [caption id="attachment_64823" align="aligncenter" width="1634"] 学生在抗议(来源:The Daily Cardinal)[/caption] UWM的留学生们还计划在6月24日举行一次从Capitol到Library Mall的游行,此外,CSSA也提示游行的同学们注意保护自己,不要因为人流过多而引起踩踏事件、肢体冲突。“隐形”的亚裔歧视
这段时间新闻里能看到的亚裔遭枪击,抢劫,辱骂等等的案件已经非常之多,然而,能被听到的声音还仅仅只是冰山一角。 就拿威斯康星麦迪逊大学而言,除了这起“破圈”的殴打事件之外,根据The Caps Times的报道,2周内已有3起涉及亚裔歧视的事件,始作俑者很有可能是同一批人。 尽管警方坚持声称没有证据能够证明这是一起基于种族歧视的暴力事件,但根据学生的反馈,近来受到攻击的学生无一不是亚裔。 一名亚裔学生指出,就在“大涛”被袭击前一天,他在同一个地方也被攻击了;另一名叫做Yichen Wang的中国留学生告诉记者,他周二晚上10点在library mall被一群人追赶,那些人还用香蕉打他。 “Stop Asian Hate”运动从2021年的3月开始,一直延续至今。这期间,仇恨和极端主义研究中心报告称,针对亚洲人的仇恨犯罪在 2020 年增加了 150%, 2021 年Anti-Asian犯罪增加了 339%。 LA和纽约,留学生们都熟知的更加危险的地区,Anti-Asian Hate的犯罪率分别增加了76%和361%! [caption id="attachment_64825" align="aligncenter" width="1204"] 亚裔遭受到的歧视种类(来源:https://stopaapihate.org/)[/caption] 而面对这些歧视,对于在美国扎根已久的华人而言,他们更愿意“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低调处理,因为曾经被歧视骚扰过的他们深知,只要没有人直接受到伤害,警察并不一定会将惹事者绳之以法,反而会招来更大的麻烦。 比如今年4月的纽约中餐厅枪击案,餐厅的员工在被一个中年白人男性多次骚扰后及时通知纽约警方,而警察除了和此人“谈话”之外,没有对他做出任何指控。最终,该男性枪杀了该餐厅的外卖员严先生。 而对于留学生们而言,独自在异国,靠个人的力量难以和抱有偏见的同学甚至教授正面对线。有时,万一得不到支持甚至有挂科、退学、出现心理问题的可能。如果在路上碰到乱喊乱叫Chinese virus的流浪汉,相信大多数同学也只是在心里骂一句,小心地避开这些人,换条街走。 总会有人在一次次的恶性事件之后诘问受害者,为什么被骂之后不骂回去?为什么挨打了之后不奋起反抗?然而身临其境地想一想,其实反击并没有那么简单。 根据AAPI(Asian Americans and Pacific Islanders)的采访,以下这些是亚裔在美国碰到歧视的真实经历:“我碰到过一个女人把头伸出窗外,开始对我尖叫一些种族歧视的辱骂。当时我正准备去上学。她叫我c---k,b---h,叫我回我的国家,去下地狱。我告诉她have a nice day,并试图走开。她在另一条街上找到我,然后向我伸出中指。" “当我们离开商店时,一对白人夫妇正在走进去。那个妻子看了我们一眼,问我们有没有赖账。那丈夫嘲笑我们说,“这是入口,不是出口。你们来错地方了,Coronavirus。”......他们在我们可以回应之前冲进了商店。” “一对夫妇站在我的工作场所前,那个男人开始大喊“Ch-ng!”我让他停下来,我们开始争吵。他的女伴站到我的右边,也开始对我大喊“Ch-ng”,然后喷辣椒水到我的眼睛里。”很多时候,碰到这样的例子,对方可能就是想来“恶心”同学们一下,可能在能反应过来之前对方已经逃之夭夭;而和失去理智的种族歧视者直接对线,可能会引来更大的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