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部分留学生的留学之路上,有一个被称作“孤独”的怪兽。无数的留学生与它战斗,有的人在战斗的过程中挣扎、适应,最终找到方向。有的人也许内心坚定,一路往前,所向披靡。 但也有的人,被它身躯庞大的阴影笼罩,不知所措。 今天的故事,来自与孤独战斗时却走向极端的人,她原以为改变自己融入社交就会打败那个叫孤独的怪兽。可她没想到,竟是走向了另一个将她吞噬的黑洞。 如果你也为留学生活平衡孤独和社交而困扰,看完她的故事,也许你会找到答案。 TD创作计划征稿开启,如果你在留学/申请过程中任何学习生活的干货或有其他感悟,欢迎在后台回复“创作计划”上车,丰厚的稿酬等着你~

留学后无法停止的孤独与内耗

大约从初中开始,我对自己的定义大约非常明确:我是一个内向的人。 就算是从初三开始因为留学规划而被迫参与各种课外活动与不同的社交,我都从来没有怀疑过自己的能量来源方式。 高中的时候,我最喜欢的学习方式是一个人在家,假装时间停止,在昼夜颠倒无人打扰的半夜,记单词、做TPO、看SAT背景扩展,刷一套又一套的语法题。 我最喜欢的娱乐方式,也是与两三好友窝在家看最喜欢的电影,哪怕看几遍仍会相视而笑或是一起感动到流着泪抽着纸哭。我也喜欢享受独处的时光,一个人看烧脑的电影,一个人玩游戏,一个人在诺大的网上世界交着全国各地交心的朋友。 安静又无纷扰的世界,让我感觉安全,让我能沉下心思考,让我有更多时间沉淀。 可留学后,忽然一切都不一样了。 刚到学校的时候,对一切都充满了憧憬,可新鲜感过后卷席而来的确实无休止的孤独与无法停止的内耗。 我的学校在一个很村的地方,刚来的时候特别不适应,谁也不认识,即使在开学前学校这届微信群里加的聊得热火朝天的同学,在真正到了美国后,能亲近玩到一块的少之又少。 也关注了很多同学的ins,看着大家story里蹦迪的蹦迪,party的party,karaoke的karaoke,出去各种吃吃喝喝漂亮又fancy的美食美照,而只有我每天日复一日,教室、食堂、宿舍三点一线,一个人去一个人回。 和想象的留学生活一点儿也不一样。   一开始还能说服自己,没有社交也好,起码能好好学习。可事实却是,完全没有社交的情况下,每天都down到没法完成除了敷衍课业之外的学习。 再加上原本看低的保底校,比想象中的更卧虎藏龙。优秀的学生数不胜数,有看着不务正业嘴上摆烂,GPA却一点没落的天才选手;也有比我努力比我勤奋,认认真真听课好好做笔记得高分选手;还有从小到大的学校top生,又自信钢琴、绘画、欧美流行音乐十八般才艺也一点没落下。 相较之下,我全靠兴趣导向才能拿高分的GPA,无法真正被欧美文化圈欣赏的古筝、古琴,在那些比我更有光芒,更有趣,又学习好的同学衬托下,显得如此微不足道。 于是,我陷入了无法停止的内耗。一边怀疑自己是无趣又不闪耀的人。在好不容易有同学邀请我一同做中餐,做火锅的时候,发现习惯了外卖和父母做饭的我,做不了几个拿手菜,也不知道怎么收拾饭后的房间,在集体里的贡献值几乎为零。 另一边,学习也对我造成了不少打击。大一第一个term的时候,修了cultural anthropology,然后跟教我们的教授有了很大共鸣,又因为一个我一直在关注的话题,教授决定指导我写篇论文。可想着有教授指导,但实际写起来却又是另一回事。 从怎么找有用的文献,到空缺的专业视角,到专业的数据收集,再到参考文献的格式,写论文的用词,学术论文的结构,我一个都不会。而教授对我的帮助其实很有限,毕竟写论文的是我,而他只能提供大方向上的把控和指导。所以我每天都想让论文有进展,却一天天地消磨了时间。 而第一学期结束时,看到我努力辛辛苦苦学习考来的总GPA,才3.2。而其他同学的都是3.8-4.0。我真的很挫败。 如此,我又加深了对自己的怀疑。我不禁在想,从小到大爸妈只要我好好学习就好,但事实上,我学习也没有特别特别好,而生活技能也样样不如同龄在美国生活的同学。 那我的闪光点,又究竟在什么地方?

从零社交到被社交绑架

大一上学期度过得孤独而抑郁。忽如其来的转折是大一下学期,脑袋一抽选了日语课开始。 就像我描述的那般,虽然二次元浓度并不是很高,但由于我的内向,我多少是有点偏二次元的。又在同学会各种西班牙语、法语、日语、韩语的刺激下,决定多少怎么也要突破一下自己。 于是,我选了我大概率最想学的一种语言——日语。在日语课上,我的社交生活忽然像烟花般炸开。 上第一堂日语课的时候,发现身边居然没有一个中国人,前面坐着一个西班牙人,旁边坐着一个印度姐妹,其余的全是芬兰的、英国的、德国的、法国的和美国本地的同学。因为日语讨论的时候,前面西班牙人血脉觉醒,疯狂用着不流利又贼自信的日语找前后左右不停聊天,当时我社恐极了! 本以为和他们会没有任何交集,结果日语课后的econ课,又很不幸地遇到了日语课前面坐着的那个社牛西班牙人!他很自然地坐在了我旁边,又很自来熟地问我要不要跟他们一起吃晚饭,好家伙,加入晚饭我才知道,全是我可亲可爱的日语课同学们。 说真的,在我大一上学期的时候,一个人来回,娱乐生活最多也就是跟还算比较熟悉的中国人一起吃吃饭,除了上课用英语听课、写作业、回答问题,社交英语我的进度几乎为0。 而忽然的晚饭局,他们全是熟悉而流利的英语聊天,再加上他们从西班牙的运动聊到美国欧洲的运动,或者是他们欧美流行的游戏,我真的一句话也插不上,只想找个地洞钻进去。 跟他们说话的时候,我脑子都不会转了,手心里全是汗,也不敢直视他们。 回宿舍之后,我以为之后他们再也不会带我一起了,没想到交换了ins的西班牙人回去后就给我来了个“Are you ok?” 就这样,我一顿一吐槽,把自己的紧张全说了。然后他一安慰,我一吐槽,好家伙我们熟了点。 第二周的日语课,西班牙人,哦不,Sergio又很自然地加入了我和一个加州美女的small talk,然后很自然而然地又一起约好了晚饭。 我在国内是那种比较喜欢穿lo和汉服还有jk制服的,留学后不怎么敢穿了,但穿的仍然是比较偏华丽的裙子。可是每去一次日语课,就会有个不同的白人女生过来真诚地夸我,“I really like your outfit!”, “Your dress is so pretty!”。我和加州美女Kylee也在这样的对话开始了我们的友谊。 一来二去,渐渐地我跟日语课上的大家也都熟了起来。 一开始真的很好很好,孤独了一个学期的我,忽然第一次有了真正用心接纳我的朋友。他们跟我原想的也不同,不像我以为地那样加入不了白人圈。可能因为他们对亚文化多少有种谜一样的憧憬,又老二次元了,所以对我很热情也很友好,把我拉进了他们的小群,每次去谁家开party,去哪唱k,也都会邀请我。 就好像久旱逢甘霖,我抑郁而低沉的孤独全都消散。可是,渐渐地,随着大家越来越密切,也就有了更喜欢和更不喜欢的朋友。原本的小群分裂成了更多更多的小群,而我当时跟哪边都玩得还算比较好,于是就是今天去了这个小群体的party,明天去了另一个小群体的karaoke,后天要去和大家一起逛街,周末一起car trip,晚上再去另一个地方蹦迪。 我每天都在外面,每天都在社交,因为之前孤独久了,怕了,因此每一个活动我都不敢拒绝。我很害怕,我怕哪次活动我没有参加,下次渐渐地他们就不叫我了。于是我强迫自己学了一首又一首英文歌,强迫自己在每个party night待到半夜三四点大部分人回宿舍,强迫自己熬了一个又一个在外的通宵。 我很分裂,一边享受这样每天都被人群包围的感觉,享受这样突如其来的友谊,一边又在每日不停社交不停外出的过程中渐渐失衡。 我有多久没有沉下心来好好学习了呢?

鼓起勇气拒绝也许并不是难事

其实我已经记不清了,究竟将自己真正需要做的事情放在一边多久。 为了不让自己孤独,我逐渐忽视了自己真正的需求,过分迎合社交。 我在课上昏昏欲睡,学习得过且过。我不再在意到底课上学到了什么,只专注于什么会影响到我的GPA,也将我想努力写的那篇论文丢在一边两个月没有一点进展。剩下时间都淹没在不同人群中,尝试在喧闹中找到平静。 可我错了,日复一日的社交让我疲惫,在外向文化为导向的欧美社交圈中,每天我都感觉在消耗我的能量,还没休息好马上又要出门赶另一个场,在这种情况下我感觉行尸走肉,麻木机械过着没有过脑子的生活,也很难真正沉下心来好好学习。 让我清醒过来的是之前提过我很喜欢的加州美女Kylee,她是最早脱离大家整日狂欢的第一人。她向来都是如此,想参与我们的时候就加入,有自己的事时就会专注于自己需要完成的。她很酷,学的生物专业,永远都尊重她自己真正的需求。我很羡慕她,也一直很想成为她那样的人。 但由于我整天跟着大家出去玩,所以和Kylee一起的时间也越来越少,直到她不再出现在群聊讨论今天去不去市里玩,明天开不开趴,直到我精神身体都如此疲于毫无意义整天浪费时间的社交。 我开始问Kylee如果她去图书馆或者café学习能不能带上我,我开始鼓起勇气拒绝我并不感兴趣的社交。然后我发现, 拒绝也不是很难的事情,不参与也不意味着我就会脱离那个社交群体。我需要先将自己需求排一个priority,然后根据自己的需要去选择独处或社交。回到独处生活的我,好好睡了几天,感觉脱轨的生活终于回归。 我又开始大多数时间一个人去上课、去吃个简单的饭、一个人回宿舍,但我在忽然安静下来的世界获得很久未感受到的自由。 可这一次我不再孤独,而我也终于能拥抱孤独。  

推荐阅读

出国留学前焦虑,应该如何缓解?做好这5件事,帮你调节心态迎接留学生活 学长揭秘真实留学生活|拒绝留学焦虑综合征——大学初体验了解一下 留学生活图鉴:留学无常,起起落落落落落落…… 疫情下的真实留学生活:两个月前我订了机票,现在也没决定回国 真正的留学生活是什么样的?父母眼中留学vs网络留学vs现实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