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去年UC乱杀,留下一地心碎的申请季中,@蓠蓠先生 就是一个受害者:AP的崩盘,标化的折磨,还有在三月的一个早晨连续开出11封拒信。
然而冥冥之中,当年的ta走进了UC Davis的校园。一年下来,
当年差点错过的风景,竟然意外地别样精彩。
站在2022年的尾巴上,ta又有哪些感悟和体验,想和2027er们分享?
如果你也有过留学过程中的心得、体会或是波折,申请季过后雨过天晴获得心仪的offer,欢迎后台回复
【创作计划】,将你的故事讲给大家听!会有丰厚报酬着大家哦!
谁的人生没有一个plan B
在机场等待时写下这篇文章(作者供图)
写下这篇文章的时候,我正在加州萨克拉门托机场等待区候机。因为Elliott冬季风暴,定好去拉斯维加斯的机票延误着延误着最终还是被取消了,圣诞节的机场乌泱泱的人群骚动着,看来是一场大面积改签。
慌忙中,我赶紧挑了一条最短服务窗口的队,站着拿出手机电脑开始疯狂的查有没有可以改签的机票,然后火车、巴士、甚至周边城市的机场都查了一遍,不愧是圣诞旅游旺季,都没有了。
紧接着联系我接机的旅行社和一起旅行的同学,她从加拿大飞来美国,昨天飞机被取消后临时又定了一张,现在刚落地拉斯维加斯······
这样的事在留学生的生活里一点都不少见:飞机取消,车在半路抛锚,想住的房子没找到合适的室友,必修的专业课没有抢到,AT&T手机套餐在隐藏条款上被营业员宰,为了省点钱买了校外保险结果忘记了waive的ddl······
终于发现
,也许生活不如意,才是常态。可是不得不说,不管经历了多少次这样的事,那种人生要完蛋了的恐惧还是会瞬间袭上心头。
但是到头来,
谁的人生里没有一个plan B呢?一个人在异国他乡最不缺的就是挫折,最缺的是那份坦然接受现实的从容和对自己他人不完美的包容。用英语来说就是“chill”,在日语里是“余裕がある”, 用中文来说的话大概就是前一阵子备受讨论的
“松弛感”吧。
我有一个朋友从LA开车回学校途中车爆胎了,手机只有10格电,天也快黑了,然后他给保险公司打了个电话,
坐在后备箱上弹了3个小时吉他······
我羽毛球的白人队友跟我说他pass 1选课睡过头了专业课都没选上,但是晚上训练时还是该打球打球,该说笑说笑。
这份“松弛”不是随便,从他三年海洋学4.0gpa就可以看出他对学业的态度,只是事已至此,
大学不只有成绩,人生里还有生活。
以前常听人说留学圈里鱼龙混杂,但这份多元现在看来并不是一件坏事,因为人可以选择。
选择与谁交友,选择向谁学习,选择以后想要的人生。
大学不只是是知识的课堂,而是把一群优秀的各不相同的人放在一起,让他们互相学习,共同成长。每次受到启发或者接触到新的文化时总会有一瞬的感动和震撼,而这一点点的悸动总能让艰难枯燥的学习生活变得有趣,
让舒适圈外的世界看起来更加精彩。
既然说到了人,
那就不得不谈谈融入的问题
先来说一个结论,如果想要过一个相对丰富的大学生活,
融入还是有必要的。但是这里要先解释一下“融入”的定义。我对融入的理解并不是融入其它文化、融入他们的价值观,因为这几乎不可能。
童年打过的游戏,从小到大看过的电影,听过的歌,喜欢的明星,开party的方式······不同的文化背景养育不同的人,而这十几年来的不同注定不是能学来的。
融入的目的并不是模仿ABC,也完全没有必要,因为当你费尽辛苦“融入”了西方文化,同时也会发现自己离中国以及亚洲的文化圈子越来越远。
无论你变成什么样,都会有人喜欢你,不喜欢你,且不说他们的看法也没有那么重要。
这里的融入指的是找到自己的community,可以是兴趣类的社团,可以是学校的运动队,也可以是大家
都有一个共同的目标,一起互现鼓励进步。那份对community的归属感,会在极度缺乏安全感的留学里变成一盏小灯,带来温暖和宽慰。
飞机取消快要流落街头时被社团的朋友收留,第一次去 LA人生地不熟住在了羽毛球队mentor的家,节日祝贺和假期里的问候让我猛然发现
人来人往中还是有那么些人一直关注着我,关心着我。
大学生活充实且忙碌,身边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的规划和理想,大多数时候其实都是独行侠。所以
身边如果有这样一群人,记得你的名字,说的出你的专业和兴趣,愿意和你说说过去,谈谈未来,我想也就足够了。
所以,
究竟是为了什么去留学呢
我一直都对日语和东亚文化专业感兴趣,所以当我高中说起我打算大学出国,大家都理所当然的以为我是准备去日本。我至今都还记得我去美国领事馆办签证时那个美国签证官看到我I-20上的专业时的惊诧和不解,
“什么?你一个中国人说要去美国每年花7.5万美金读日语!??”
当然他说的没有那么直白。
五分之一的学费,强势的经济专业,以及对日本文化的喜爱最终还是没有说服我去日本留学。主要原因可能还是国家教育体制和理念的不同。
美国和日本本科最大的差别,在于
general education (liberal arts education),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通识教育。中国和日本的大学比较推崇专才教育,就是着重培养专业技能,而通识教育着重培养“人”,顾名思义就是如何成长成能适应社会和变化的一个完整的人。
为此,美国的教育系统鼓励学生在本科阶段尝试
不同领域不同专业探索尽可能多的职业选择。
我闲来无事最喜欢干的事就是去翻大学各个专业的官网,看看各个专业究竟学些什么,未来从事什么样的工作。我会列一张清单,上面都是我想探索的专业以及我觉得有意思的课,然后每个学期前排课的时候我总会想办法挤出时间加上一两节。
我的学校转专业双专业minor都相对自由,用我 advisor 的话来说, “If you can complete the majors within 4 years below 225 units, you are good to go!!
这也是为什么来美国之后我
也几乎没有转学的想法,因为比起花时间在转去一个综合排名更好更有知名度的学校,多花时间找找喜欢且适合的职业道路对现阶段的我来说更有意义。
这是我前两个学期的课表,
是不是完全看不出我是什么专业(笑)
当然这也绝非看上去那么简单。大学的GPA无论是申研还是找实习都很重要,课程数量越多,科目越杂,其实对思维方式的转换要求就越高,也就更难保持一个较高的GPA。
比如上学期我上了一节animal science专业的入门课,week 1 lab上来二话不说直接去羊圈里抓羊,抓完当场考试问
我刚刚把羊架住的椅子叫什么······好家伙,原来是在这儿等着我呢。再怎么苦思冥想我也猜不出那椅子的名字啊!!(其实叫cradle)
情急之下我只好在卷子上把那个椅子大致画了一下,然后TA竟然也给我分了哈哈哈。
但是只要我学这门课的思路不对,这种偶然的得分仍然不能让我的成绩提高很多,关键还是要在学期开始后
尽快掌握教授 lecture和midterm的套路。
因为animal science这门课没有study guide,而且lecture着重讲了digestive tract 和 reproduction 的部分,我一开始把它当成生物学,但是考完第一次期中后我发现这门课的内容在广不在深
,其实只要把那些术语和专有名词背出来就行。
话虽如此,final 前几天我背那快100张ppt眼珠子都快掉出来了 lol
不过这种痛并快乐着的生活不正是我想要的吗?midterm 没考好的时候骑车被掉下来的松果砸到我都会崩溃,在超市里看到标有 rBST free 的牛奶我会兴奋,原来生厂商真的会为了迎合消费者对于激素的恐惧而放弃这种安全且高效的生产方式······
这种欲喜欲悲的感觉让我想起了我的申请季,关于这个我当时也写了一篇文章。现在想来,
也许一切都是命运最好的安排。如果当时真的进了所谓的 reach 校,现在我大概也不会有这些空闲去探索,去思考,去生活。
申请季真是一年比一年难,一年比一年卷,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惊喜的可能是少数人,意难平可能才是常态。
也希望这篇文章能给今年的 2027ers 一些启发或者一点点宽慰,无论申请结果如何,大学都还有很多很多机会
,很多很多可能,真的。
写在最后
窗外夜黑的寂静,机场滑道的灯照着细密杂乱的小雨,这已经是我守在机场的第10个小时了,5分钟前我刚刚被告知我第二次改签的飞机再一次被取消了。手机上查了一下,
最近的一班航空,已经排到了后天。
人群慢慢散去,凌晨2点一个人坐在机场空荡荡的大厅,突然有点不知所措······
······
总之,先把托运的行李去取回来吧,再去窗口处理一下机票的退款,等天亮了跟旅行社商量一下怎么办,然后联系一下我特意从加拿大赶来的朋友······
在路边等uber的时候,我的心情渐渐平复,其实如果这段时间能把我之前还没来得及考完的驾照考了,
也不错。
毕竟,谁的人生没有一个 plan B呢?
推荐阅读
学生群体最多样化的美国大学Top15!一所学校就是一个微缩的世界!
投资回报率最高的美国大学排行!事半功倍的超值选择!
美国大学哪所气候最差?我是来上学的,不是来渡劫的……
申请季关键:AS夏季大考备考余额不足半年!学姐手把手教你如何反焦虑
16型人格可以判断录取结果?快来看看你的申请季和人格类型对上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