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北美SAT顺利结束。TD SAT教研组这次精准命中了这套卷子阅读部分的三篇文章。我们说的精准命中,是指公众号“TD北美留学进化论”发布的文章和卷子上的Passage一模一样。

2023年10月SAT北美考试-TD的第一个精准命中:

本公众号2023年3月9日发布的文章《原来我和你并不一样(英汉对照)》的内容,完整包含了本次考试Passage 1(小说)的选段。我们照例介绍了小说的背景和人物关系介绍,给出了全文逐段翻译、注释和讲解。

TD SAT教研组2023年3月9日文章截图

2023年10月SAT北美考试-TD的第二个精准命中:

本公众号2022年11月23日发布的文章《蚯蚓会松土还是紧土(英汉对照)》的内容,和本次考试Passage 3(自然科学)的内容完全相同、一模一样。我们照例给出了全文逐段翻译、注释和讲解。

TD SAT教研组2022年11月23日文章截图

2023年10月SAT北美考试-TD的第三个精准命中:

本公众号2023年3月9日发布的文章《导致地球诞生后不久大气层中氧气增加的原因是当时地表岩浆海洋中的一些化学反应(英汉对照)》的内容,和本次考试Passage 5(自然科学)的内容一模一样,完全相同。我们照例给出了全文逐段翻译、注释和讲解。

TD SAT教研组2023年3月9日文章截图

以上三篇文章的英汉对照逐段详解,都编入了《TD背景知识课教材》。TD 背景知识课班课的同学们,都在考前在TD老师的带领下精读了这三篇文章。 本次考试完之后,有一种说法流传:本套卷子“有4篇科学文章”,“没有考历史”。这是不恰当的说法。 确实,这次考的两个伟大文献是当代产生的文献,但SAT考的本来就是伟大文献,不是历史文献(尽管其中的历史文献居多)。 这里有必要澄清一下,SAT必考一篇伟大文献,英文全称是Founding documents and global conversations,一般用Great Documents这种简略的说法,直译为“伟大文献”,就是“写得非常好的杰出文献”、“很棒文献”、“牛叉文献”的意思。从实考看,考得最多的是19世纪的文献(考过多次的19世界上半页美国议会三巨头),少数是18世纪的文献(美国建国是在18世纪,考过多次的是汉密尔顿,还有让人闻风丧胆的埃德蒙·伯克),更少数是20世纪上半页的文献(1920年代和1930年代的胡佛和罗斯福考过多次),极少数是20世纪下半页也就是二战结束后至今的文献(最典型的是19年12月北美卷考的是爱因斯坦和1980年代里根的文章)。所以必考的一篇伟大文献不一定是历史文献,如果有人看到本套卷子考的文献是离当代较近的文献,就说 “SAT的历史文章没了”,其实是对SAT阅读的考察方式了解不够从而出现了这样的错误,为了避免同学们产生误解,我们特此纠正下。 好了,下面还是给同学们带来一万多字的考情回顾。本次考试阅读部分难度不大,语法部分和数学部分难度。(本次考情回顾中,我们保留了《TD SAT背景知识课教材》的注解。)

2023年10月SAT北美考情回顾—阅读部分

整体难度适中,小说、伟大文献和最后一篇自然科学较难,其他两篇较易

Passage 1 小说

节选自澳大利亚作家、诗人大卫··马娄夫(David Malouf)的短篇小说《多湖之谷》(The Valley of Lagoons)。选段使用了第一人称,回忆自己童年时和玩伴上学路上常做的事及两个家庭的差异。因为作者是一位七八十岁的老作家,文笔古雅老道,全文难度较大,考的方式比较隐晦,比如暗中考学生知不知道dawdle有拖时间的意思(TD 背景知识课教材预测到了这里会出题)。

澳大利亚作家大卫··马娄夫

从我五岁起,布雷登·麦高文就是我最好的朋友。我们在同一天开始上小学,是同桌,一起学着写歪歪扭扭的字、英语字母表、乘法表、连笔书写,以及昆士兰州立学校习字簿要求写的那些花体大写字母。上学放学,我们一起磨磨蹭蹭地绕远路走。经过“火神”罐头厂,可以捡到很多又长又闪亮的做罐头盒的锡的切屑。我们把这些切屑成捆地运走,用来制作我们自己设计的武器和辅助工具。经过榨甘蔗的作坊,我们捡些甘蔗条嚼着吃。在许多偏远的农场和甘蔗作坊之间,都有窄轨铁路相同,每逢甘蔗(成熟)送来压榨的季节,全天任何时候,你都能听到(运甘蔗)的火车缓慢颠簸发出的隆隆声,以及火车接近一个铁轨交叉口时发动机发出的刺耳鸣笛声。在交叉处,有时火车可以隆隆通过,还有时火车会叮当作响停下来。 放学后和假期的下午,我们一起在麦高文家农场的围场和甘蔗林里玩耍。根据我们当时的心情,我们想假装自己当什么人就当什么人:探险家、海盗、突击队员、常年躲在丛林里生活的逃犯、侦查员(追捕不法分子或追捕反叛的纳瓦霍武士)。 TD SAT教研组注: think aloud(也作think out loud) 说出自己的想法(别人可以听到)/自言自语 to say one's thoughts so that other people can hear them 例句:No, I wasn't talking to you. I was just thinking aloud/out loud. (刚才)我不是在跟你说话。我是在自言自语。 通常有一群麦高文家的狗陪伴我们,它们出于狗特有的那种好奇心跟在我们后面。有时,它们相信它们已经闻出了我们在玩什么游戏,就会在我们周围焦躁地转来转去或冒险地往前跳起来。不过大多数情况下,它们只是躺在树荫下看着,直到我们在他们身边伸展身体,让游戏采取更自由的形式——不受约束地把自己的想法说给别人听/自言自语。这样的自言自语总是会带着无节制和漫无边际的猜测,(所以这种自言自语)其实是一种对(我们脑中的)一些我们推测将会在未来获得的光明前景的透露。甚至对我们自己来说,也是一种透露(TD SAT教研组注:如果我们不玩这种自言自语的游戏,我们做自己也不知道我们那种由这些推测)。我们还太年轻,还不知道这一点(自言自语游戏对我们自己也有透露功能)。那些对未来的光明前景的推测,也是我们不会对任何人承认自己脑中有的。 “你们两个很奇怪,”Braden 的哥哥Stuart在他去牛圈的路上,听到了我们谈话中的一些夸张的段落,然后就会带着一副厌恶的表情告诉我们,。“上帝啊,你们两个人真奇怪。你们真奇怪!” 斯图尔特比布雷登大四岁。他们家是三兄弟,还有个大哥叫格伦。斯图尔特和老大格伦在下午放学后有农活要做。那时的布雷登还很小,不用干活,可以自由玩耍。 布雷登的两个哥哥都是粗鲁的孩子。我觉得斯图尔特不仅喜欢吵闹,而且有时候会很凶很恶毒(你不知道他什么时候会凶会恶毒)。我怕他。 而我家的情况不同。我有两个姐姐,她们从我一出生就把我当作宠物。去麦高文家(对我来说)是逃往另一个世界。他们家的规矩和我所习惯的我家的规矩不同。麦高文先生的权威观念与我父亲所遵循的不同。麦高文先生的权威观念是安静的,却更坚定(就是麦高文先生)。他的三个儿子,在外面吵吵闹闹,不守规矩,但回到家到了麦高文先生面前,就很顺从。麦高文夫人与我母亲不同,她只对她端到桌上的成堆食物和洗衣服的事感兴趣。她要给她丈夫和三儿子洗很多工装裤、衬衫和汗衫,还有床单、枕套。每个星期一早上,我去接布雷登的时候,会看到她从铜洗衣缸里拿出来一大堆床单和枕套。 麦高文(像麦高文先生一样)也有软化几个儿子的能力。几个儿子在院子里踢足球、骑自行车的时候,如果她喊他们停下,叫他们抱一抱柴火进屋或提一篮子湿床单去晾晒,几个儿子可能会抱怨,但他们还是会按照她的要求做;而当她尝试帮他们弄好上翘的衣领或抱一下他们时,他们可能会扭动身体(抗拒),虽然甚至还会表现出一种男性的不情愿(挣扎),但最后还是会屈服,让她弄衣领,让她抱。 我喜欢麦高文家的那种粗犷和从容,更喜欢那种严格遵守礼节的做派。而我的父母一定会对这种做派感到奇怪,觉得这种做派古怪、过时。 我两个姐姐(凯蒂和梅格)都非常固执己见。我们一家吃饭的时候总是充满了争论,我们都在大声争吵,我们的父母也包括在内,而食物本身却被遗忘了(吵得忘了吃)。 TD SAT教研组注: grace n. (饭前或饭后的)简短谢恩祷告 a short prayer of thanks said before or after a meal 麦高文一家吃饭的时候没有争吵。格伦和斯图尔特虽然粗野,但在他们在吃饭前要在餐桌前先伸出双手展示(看手干净不干净),然后才被允许落座。他们坐直了,肘部保持内收,低下头说祷告词——麦高恩一家还会坚持在饭前(按照传统)说一段祷告词! (吃饭的时候),他们一言不发地递东西。除非他们的父亲问一个问题,或者回应他们的父亲讲了个故事,或者对他们的母亲说某道炖菜有多好吃(希望再多吃一点),否则他们几乎不说话。 我喜欢所有这些礼节。随着布拉登的长大,他放学后也要帮他家里干活了。我放学到了麦高文家会帮布拉登干活。(于是)我学会了挤奶、清理牛圈、拿枪、射院子里的麻雀和灌木丛中的兔子。(干完活),我会留下来喝麦高恩家的早茶。我想成为他们家的一员,或者至少像他们一样。像格伦一样。甚至像斯图尔特一样。那时的我当然不像格伦和斯图尔特。不过布雷登也不像。 那时候我们都还很年幼,我并没有想到布雷登可能很奇怪。他经常因为“爱空想爱做白日梦”而在家里遇到麻烦,那时的我也是如此。斯图尔特会问布雷登,“你怎么了,你是不是傻?” TD SAT教研组注: dill n. (澳/新西兰,非正式)幼稚的人;傻瓜 (Austral./NZ informal)a naive or foolish person 同学们请注意,看这个自然段第一句话这个长句的时候,先把“to a point of……of doing it deliberately)”拿掉,更容易看懂。也就是说,这句话的主干是He was not (dumb),but he found ……,and……was puzzeled……。

Passage 2 (伟大文献双篇)

节选自两篇当代文献,围绕的话题是新闻的客观性到底能不能实现。虽然是当代文献,但出的题目难度较大。第一篇文章认为新闻的客观性是指记者应该使用一种客观的方法去尽量实现客观性,而不是说记者一开始就是客观的,记者能够像科学家做推理一样,先有前设,再用事实检验,最后得出客观的结论。第二篇文章认为所谓新闻的客观性是一种空想的、过于理想的观念,连科学家在进行实验和科学研究和推理时,都不免受自己个人偏见的影响,何况一些社会科学,更何况新闻媒体报道。科学家要拿政府拨款,要谋生,这些因素都可能导致即使是科学家在搞科学研究时都无法做到客观。但科学至少比新闻媒体报道好,因为物理学、建筑学,这些有客观标准来检验,而新闻媒体的报道,是没有客观标准来检验的,所以就更不行了。

?Passage 2-1

但客观新闻到底是什么?太人性化的记者是否应该以某种方式消除他们内心的所有偏见?他们是否是客观的,意味着他们会像一张白板一样对待每个新主题而没有任何意见?那些反对客观性的人认为,由于记者必须不带偏见才能做到客观,而这是不可能的,因此客观性是一个错误的理想。作为一个群体,记者可能比大多数人有更多的观点,而且很少有记者在开始报道时对发生的事情没有任何概念——换句话说,就是一种观点。但客观性并不要求记者毫无偏见地白纸一张。事实上,正是因为他们有偏见,所以客观性才是必要的。 正如有些人所指出的,“所谓客观,本来就是说方法的客观的,而不是说记者的客观。”正是因为记者不可避免地带着偏见,他们需要客观性作为一门学科,用证据来检验这种偏见,从而创作出更接近真相的新闻报道。 他们认为,作为美国新闻标准的客观性的加速诞生于对以更科学的方式处理新闻的渴望。全国人民对科学的信心高涨,科学方法似乎也适合新闻业。科学家们从假设开始他们的研究。他们对将要发生的事情抱有期望,但他们不知道会发生什么。换句话说,他们对可能的真相有自己的观点和信念(他们的观点甚至偏见),并且他们进行研究来检验这些假设。他们的客观、科学的探究并不是没有偏见的,而是一种偏见必须经得起证据和结果的检验。 这是一种明智而现实的客观性方法,可以称之为“但究竟什么是客观性新闻”?难道所有太人性化的记者都应该以某种方式消除他们内心的所有偏见吗?他们是否要客观,这意味着他们会像对待一张没有意见的白板一样对待每一个新主题?真正的客观性。它始于这样一种假设,即记者有偏见,他们的偏见必须通过收集支持或推翻偏见的事实和信息来测试和挑战。 通常,有信息同时起到了这两种作用,这种模糊性需要以科学家报告不确定发现变化时的冷静态度来报告。

?Passage 2-2

(名记者)李普曼对这个行业抱负的影响力从未真正减弱。直到今天,李普曼模型导致人们继续努力提高客观性,包括推广由菲利普·迈耶推广的“精确新闻”等方法。迈耶指出,记者经常偏离李普曼的理想,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收集信息的困难。迈耶相信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的目标是将新闻业推向科学,结合科学的强大数据收集和分析工具以及对可验证事实的严格探索。 这一理想在记者中仍然很受欢迎。他们继续自诩为专家,能够提供有关关键信息的客观和平衡的信息,并且是唯一值得信赖的提供公正观点的人。 然而,这种哲学即使在最基本的基础上也是错误的。作为科学客观性的支持者,李普曼本人也接受了科学探究和客观性的奇特想法。在李普曼的时代,物理科学超越偏见的观点几乎是普遍的。但近几十年来,甚至在物理科学家中,科学客观性的外表也出现了许多裂缝。由于“科学社会学”和“科学经济学”领域的研究,越来越多的文献说明了本来应该显而易见的事情——即科学家不能免受自己个人偏见的影响。 例如,科学家和研究人员普遍断言,科学家并没有因为接受大量政府拨款或依赖某些公共政策谋生而受到重大影响。或者,他们坚持认为,科学家不会放弃对“真理”的不懈追求,即使所揭示的真理会让人质疑该科学家整个职业生涯所依据的理论。换句话说,我们被告知要相信科学家的自我或物质需求不会影响他的行为方式。暗示这是有道理的,因为科学家具有特殊水平的正直和对科学探究的奉献精神。 当然,相信这一点需要近乎英雄般的天真程度,以及对科学研究的经济基础或科学家工作所面临的社会压力的无知。毫无疑问,许多科学家都试图保持客观。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实际上是客观的。 另一方面,科学家比记者更能保持客观性。在许多领域,科学家受到他们的科学知识是否真正有用的限制。处方药要么有效,要么无效。新的建筑材料和新的化学溶液要么有效,要么无效。因此,许多物理科学家在如何通过成功应用他们的发现和结论来放纵自己的偏见方面受到限制。 当然,新闻业对其自身的工作没有这样的检查,因此我们看到了李普曼使新闻业变得“科学”的尝试的根本缺陷。没有实际的衡量标准来衡量新闻报道是否经过科学传播。

Passage 3 自然科学

讲波多黎各地区一个靠近海的悬崖直面海风,照理说这里的岩土被风化侵蚀(erosion)的速度应该很快,但是实际却很慢。科学家想知道为什么,结果发现是因为蚯蚓。之前认为蚯蚓会使得土变松,实际蚯蚓使得土变紧了,更加抗侵蚀。全文难度较低。

文章中提到的实验:观察蚯蚓洞穴的横截面

科学研究有时会出现意想不到的偏转。宾夕法尼亚大学的研究生哈里森在波多黎各山区挖掘沟渠,本来是想研究土壤地幔如何应对风化的快速变化,刚开始挖,她就不禁注意到了蚯蚓。 TD SAT教研组注: chock-full adj. 塞满了的(filled to overflowing) 波多黎各厚厚的土壤中充满了各种蠕动的蚯蚓:内栖蚯蚓(endogeic),它们一生都在不停地在土壤中挖洞,以地下腐烂的有机物为食;还有比内栖蚯蚓大得多的深栖蚯蚓(Anecic)。在 勒魁娄山区当地,这种蚯蚓通常有 2毫米宽,长度则和人的小手臂一样长。和内栖蚯蚓比起来,深栖蚯蚓生活在土壤剖面的更深处,但会建造深度很深且垂直的洞穴,这样它们就能够(平时住在深处但是要吃东西时爬上来)吃地表的有机垃圾。 哈里森去了波多黎各东北部的 勒魁娄 山脉,该山脉非常陡峭海拔 1,075 米。这个山就在海边,本应该以比较快的速度被风化,但是实际却并没有,风化的速度并不快。哈里森这次去,就是为了研究为什么会这样。 勒魁娄山脉是大约在 3700 万到 2800 万年前隆起形成的,它是从海吹来的东风在岛上遇到的第一道屏障。东风中携带着来自加勒比海的水分。东风被大山一挡,由此产生的地形效应会产生大量降雨,导致在海拔较高的区域,每年降雨量超过 5 米,热带雨林繁茂生长。“该地区降水量这么大,土地应该会以更快的速度被风化”,哈里森解释道。她说,虽然勒魁娄山区的风化率是土壤层每年损失0.05 到 0.18 毫米不等(具体取决于海拔高度),也蛮高,但在世界上其他一些同样是降水量高的热带环境中,土壤的风化率通常要高得多;例如,中国台湾省的山区,每年损失 2.2 至 8.3 毫米地表土壤。所以勒魁娄山区的风化率偏低了。 在勒魁娄山区的“关键区自然现象观测站”(Critical Zone Observatory)是由国家科学基金会资助的 10 个同类观测站之一。这些观测站专注于研究树梢和风化岩石底部之间的所谓“关键区”的自然现象。而像 哈里森这样的研究人员正在努力利用这些“关键区自然现象观测站”了解为什么这些山仍然那么高(为什么没有被风化作用迅速地越搞越矮)。 哈里森发现在她搞研究的点,蚯蚓数量极多、活动规模大,对此很感兴趣,想知道蚯蚓的存在是不是对勒魁娄的风化有影响。先前的研究发现,在 勒魁娄s 山区这种植被茂密、热带和陡峭的环境中,山体滑坡是侵蚀的主要原因,把蚯蚓从山区的一块试验区域中移除,导致了地表流失和精细有机物质沿着坡向下流失,都大大增加。 为什么一块地,有蚯蚓和没蚯蚓会产生差异?蚯蚓对土壤做了什么以造成这种差异?哈里森与本科生 艾瑞亚 一起建造了几个干净的蚯蚓巢穴,这些巢穴足够薄,可以让团队观察蚯蚓隧道的二维平面图。首先将 勒魁娄s山区原生的内栖蚯蚓和土壤放入哈里森人工搭建的巢穴中后,然后存放在一个黑暗的房间里,每天将巢穴拉出来一次,拍摄蚯蚓的生长情况。研究人员使用图像处理软件使得蚯蚓每天从隧道中挖掘出来的物质可以量化。两周后,他们又测量了巢穴的整体密度和透水性。 观测结果显示,实验巢中的土壤平均压实了 4.3%。哈里森 说:“像这样大幅度的压实非常少见。” “这结果真的很令人惊讶;实际上我们先前曾认为(蚯蚓的活动会使)土壤的体积会增加,因为我们经常观察到蚯蚓搅动土壤并使土壤通气。(TD SAT教研组注:本以为蚯蚓会把土壤搞松,实际是把土壤搞紧了。) 哈里森解释说,出现压实现象可能有多种原因。首先,当蚯蚓挖洞时,它们会将隧道周围的泥土推到一起,从而减少土壤颗粒之间的孔隙空间。此外,当土壤颗粒被蚯蚓吃到肚子里并随后被排出体外时,这些颗粒往往会被压实。第三,当出现蚯蚓隧道坍塌的情况时,土壤也会被压实。 根据这些实验的结果,研究人员得出结论,蚯蚓是积极重组 勒魁娄 土壤的重要生物因素,而且蚯蚓的隧道网络增加了降水滤过土壤的速度。这使得水从富含粘土的地表更快地渗入地下,就不容易引发山体滑坡。含粘土的地表,是最常发生山体滑坡的地表。根据该团队的理论假说,这最终就使得 勒魁娄 山脉的山体滑坡更少,风化速度更慢。 最后,哈里森说她希望这项研究能够激发关于风化过程的新想法。她还想扩大研究范围,将深栖蚯蚓也当成研究对象。深栖蚯蚓的隧道更长、更直,可能是更有效的排泄降水的管道。“景观是其所有组成部分的复合体,包括生活在其中的生命。” 哈里森补充说,研究所有这些组成部分之间的相互作用是景观地貌学中一个令人兴奋的新方向。

Passage 4(行为)

关于用算法向消费者进行自动推荐是有利于本来就流行的商品(popular products)还是有利于本来不流行的小众商品(niche products)。整体难度不大,文章带图表。
《长尾》一书的作者预测,用算法进行自动推荐商品,会使得消费者获得更多买到一些缝隙产品(类似于小众产品)的机会。我一开始也觉得这个预测有道理,但是后来有一个上课的时候,一个学生提出了相反的观点:用算法进行自动推荐,会导致本来就流行的商品更流行,因为算法的基本推荐路子是:“看看其他人买了什么”。 于是我们就做了一些仿真实验,看看“买了此商品的顾客还买了另一种商品,你要不要看看”这种推荐方式,会导致小众商品更没有人买。结果确实如此。 然后我又做了真实实验,分成两波消费者,一组是对照组,不看算法推荐,另一组看算法推荐。结果,也确实是小众商品的市场份额更小了。 但是我们发现了一个反常现象,就是小众商品的销量其实提高了。那为什么会这样呢? 我们发现,这是因为算法推荐导致所有商品的销量都提高了,流行商品的销量提高得更多。

Passage 5(自然科学)

讲科学家为地球历史上的“大氧化”事件为什么会发生找到了一种解释:这样感谢古老的岩浆海洋中铁化合物的分解。全文难度较大,文章带图表。
在大约 45 亿年前地球形成后不久,地球的地幔不知何故变得比原来更富含氧气。地幔开始将二氧化碳和水等分子泄漏到当时没什么氧气的大气层中,这有助于启动一些适合生命生存的条件。又过了大概20亿年,发生了“大氧化事件”,大气层中的分子氧含量猛增。 引起地幔中出现了使其氧含量增多的化学转变的原因,一直是个谜。现在,新的实验室实验表明,使地幔的化学平衡向着更多的富氧化合物的方向倾斜的原因,是早期地球表面岩浆海洋中发生的一些涉及铁元素的化学反应。 TD SAT教研组注: curiosity n.奇物;奇事(a strange or unusual object or fact) “这不仅仅是一种化学怪事……它的意义非常重大,因为它确实为地球随后的所有演化奠定了基础,”华盛顿特区卡内基科学研究所的地球化学家 Jonathan Tucker(他没有参与这项研究工作)说。“对地球和所有行星来说,氧气含量都是影响该行星是否能够让生命存活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 在其历史的早期,地球曾遭受大量小行星的撞击,这些撞击可能会形成浸入地幔数百公里深处的熔岩海洋。科学家们怀疑,这种岩浆海洋中的巨大压强会迫使含氧的二价铁(ferrous iron)分裂成两种不同的铁:一种富含氧,称为三价铁(ferric iron),另一种是不含氧的金属铁。金属铁因为重量较重,会向下沉入地核(剩下来的就是三价铁),使地幔由更富氧的三价铁主导。 TD SAT教研组注: synthetic adj.合成的、人造的(made by chemical synthesis, especially to imitate a natural product) 为了验证这个想法,德国拜罗伊特大学的一些地球化学家做了一些实验,在实验中模拟了古时候地球的岩浆海洋深处约 600 公里的各项(温度和压力)条件。在将人造地幔材料加热至数千摄氏度的同时,研究人员使用(钻石材质的)砧以高达20万帕斯卡以上的压力压碎(此次用于实验的)熔融岩浆样品。 “这相当于将巴黎埃菲尔铁塔的整个重量压在在一个高尔夫球大小的物体上,”现就职于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的Katherine Armstrong。 Armstrong 及其同事测量了暴露于这些极端条件之前和之后地幔岩浆样品中二价铁和三价铁的含量。(结果表明),无论地幔岩浆中在实验前含有多少二价铁,在经历过实验的最高压强下(实验后),最终岩浆样品中的96% 的铁都是富含氧的三价铁(二价铁的含量就很低了)。 Armstrong解释说,这一发现表明在岩浆海洋深处,三价铁能够更稳定地存在于其中。在那么深的地方,任何二价铁都容易分解,变成三价铁,同时会生成一些金属铁,这些金属铁会向下沉入地核。 TD SAT教研组注: uptick n. 微升(a small increase) Tucker说,这些结果是“非常有说服力”的证据,表明古代岩浆海洋中二价铁的化学分解可能有助于提高早期地幔中氧气的相对丰度。但他补充说,目前尚不清楚这种化学过程是否是导致早期地球大气中氧气含量增加的唯一原因。 TD SAT教研组注: signature n. 识别标志;鲜明特色(同学们可以理解为像手写签名、招牌式动作这样的意思)a distinctive pattern, product, or characteristic by which someone or something can be identified. 例句:The chef produced the pâté that was his signature. 厨师显示他的拿手/照片馅饼。 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的矿物物理学家 Afu Lin (他没有参与这项研究),同样发现古代岩浆中二价铁的分解是为什么(那时)地球大气层会变得富含氧气的一个合理解释。他说,研究人员可以通过在现存的早期地球岩石和现存于地幔超深层的钻石中寻找(能证明古代岩浆中确实发生过二价铁分解这一化学过程的独有鲜明特征)来帮助验证这一说法。 一些德国电子加速器研究所(缩写为DESY)科学家们,在实验室制造了特制的高压室,并借助PETRA III X 射线发生器和其他一些设施,做实验发现了两种新形式的氧化铁。这一发现表明,在远古,地球下地幔中,曾经出现过一个巨大的、此前人们并不知道的氧源。 自然界中的氧化铁有(多种)不同的形式。 “最常见的氧化铁是赤铁(三氧化二铁Fe2O3),它是许多地质过程的最终产物,也是我们人类文明中铁的主要来源,”Bykova 解释说。然而,在过去五年中,科学家们发现,在高压和高温下,可以形成其他几种氧化铁,如 Fe4O5、Fe5O6 和 Fe13O19。为了进一步研究赤铁(三氧化二铁Fe2O3)和磁铁(四氧化三铁Fe3O4) 的行为,Bykova 和她的同事在德国电子加速器研究所(缩写为DESY) 的测量站使用一个特殊的压力室来制造出温度和压强极高的极端条件。 “在这个所谓的金刚石砧小室中,微小的熔岩样品可以在两颗钻石之间被压缩,承受大气压力的几十万倍,而精心对准的激光也可以通过透明的金刚石砧小室将熔岩样品加热到几千摄氏度,” DESY 的科学家 Hanns-Peter Liermann 博士解释说。他是该研究所测量站的负责人,也是该论文的合著者。同时,“PETRA III”(X射线发射器)所放出的异常明亮和细小的 X 射线束可以追踪熔岩样品(在高温高压下)的结构变化。 当科学家们对他们的三氧化二铁样品施加超过 67 万帕斯卡的压强,并将其加热到 2400 摄氏度以上时(这些条件和地球表面以下大约 1500 公里处的温度、压强相近),Fe2O3 分解并形成 Fe5O7,这是一种以前人们从未见过的氧化铁。实验继续进行,压强继续提高,在 70 万帕斯卡的更高压力下(和地表以下约 1670 公里处的压强相近),三氧化二铁分解,并形成另一种新的氧化铁—— Fe25O32。在这两种迄今为止未知的化合物的形成的同事,都会导致氧气的释放。 虽然各种氧化铁通常不存在于地球下地幔中,但它们可以通过潜没带输送到那里。潜没是一个地质构造板块潜入另一个地质构造板块之下。三氧化二铁和四氧化三铁是所谓的带状铁岩层 (BIF) 和铁矿石的主要成分,铁矿石遍布各大洲的巨大沉积岩层。这些岩层厚度可达数百米,长度可达数百公里。大约 20 亿年前,带状铁岩层沉积在世界海洋中,形成海底的一部分,并通过潜没到很深的深度而被回收到地球内部,可能向下一直潜没到了地核和地幔的边界地带。 正如该团队在实验室中在与地球下地幔中相近的气温和压强条件下所观察到的那样,在当年的地球地幔里的三氧化二铁和四氧化三铁,同样分解,释放出大量的富含氧的液体(因为在这些条件下氧气通常是液态的)。 “我们估计,到目前为止,这个来源提供的氧气量相当于当时大气中原有氧气量的八到十倍,”Bykova说。“这是一个惊喜,目前还不太清楚地幔深处的氧会发生什么。” (科学家们猜测,这些富含氧的液体形成后),接下来会局部氧化周围的物质或被传递到过渡带,甚至被传递到上地幔。 “这仍有待探索,”拜罗伊特大学的Maxim Bykov博士(他是此项研究的共同作者)说。“目前,我们只能说地幔中存在巨大的氧源,可以通过改变氧化程度和调动微量元素来显著地影响一些地质量化学过程。这项研究成果将开辟一个广阔的新建模领域。”

2023年8月SAT北美考情回顾—语法部分

本次10月纸考SAT语法大家普遍反应要比8月那场简单很多,主要涉及到以下几个考点:

 1. 词义辨析

词义辨析是每次考试必考的考点之一,本次考试考到了elude和allude的区别。elude有两个意思,一个是避开,逃避,躲避的意思,另外一个意思是使达不到,使不记得,使不理解的意思;而allude是暗指,影射的意思。根据同学回忆,这道题选择elude,这种词义辨析题每次都会出,所以大家一定注意平时多积累,背单词的时候要看英文释义以及结合语境记忆,可以记一些相关的固定搭配。

2. 逻辑词

逻辑词也是每次必考的考点之一,也算难点之一。这次考试考到了for instance, however, in other words的区别,还有一个选项是delete,也就是不需要逻辑词,这道题的答案是delete。这种逻辑词题目,有些题目的正确答案就是delete,也就是两句话并没有实质的逻辑关系,或者只是顺承关系,这时候就不需要逻辑词。这种题目大家可以把以前做过的delete选项做过正确答案的题目找出来,然后看一下到底是什么样的两句话之间不需要逻辑词,这样可以增强自己对这类题目的理解。

 3. 主谓一致

每次考试中都会有动词相关的考点,不是考主谓一致就是考时态,一般情况下主谓一致的考点占比更大一些,这次出现了一道主谓一致的考点,有has resonated, resonates,还有一个have resonated,据同学回忆正确答案是have resonated,因为主语是复数名词。这种题目不算难题,但是有的时候句子比较难,不太容易识别主语,所以大家平时练习这类题目的时候一定要找准主语。

4. 其他考点

此外涉及的考点还包括SAT语法考试中常见的增减句子、句子排序、段落总结句、过渡题等。当然也有每次考试必考的连接句子,这次考的依然是分号和逗号的区别,答案依然是分号,分号可以连接两个完整句,逗号就不能连接两个完整句;还考到了代词指代的题目,it和their的区别,据同学回忆,答案选择their,这种题做题方法就是还原,要找到指代的名词即可。
每次考试的考点基本上都大致相同,无论是语法知识点的各个考点还是篇章理解的各个题型都会有所涉及,所以备考的同学要形成系统的语法知识点体系,能够迅速识别考点,才是解题的关键;对于篇章理解题目,要培养类型题的思路及行文逻辑,能够抓住文章重点进行判断。

2023年8月SAT北美考情回顾—数学部分

本次数学考试,同学们反映非计算器部分很难,像噩梦,而计算器部分很简单,像送分题,这和最近几次考试有类似的趋势,需要同学们做好心理准备,多做一些非计算器部分的难题。 首先线性方程考察了方程组解的个数问题,这是几乎每次都会考的点线性方程还考了文字应用题,这也是重点考点,比如骑自行车的速度、时间和路程的关系,密度和质量、体积的关系,以及比例百分比文字应用题。图文结合的题目也是重难点,有同学反应一道图像文字题看了5分钟没看懂。 Advanced math考察了含字母的分式运算,还有一道比较难的题是指数函数求表达式中的未知常数,以及考察了二次方程或方程组的解。 几何部分考察了圆和圆的面积相关的题目,以及圆的方程相关考点。 本次考试同学们回忆出的具体题目比较少,如果有同学能回忆出相关的难题,欢迎在评论区留言。

文末福利

自2021年以来,TD 「SAT阅读·背景知识研习课」所讲述的内容和教材的文章,已连续每次都命中SAT考试阅读原文,命中率高达100%,大大提升同学们的备考效率。针对下半年考试,TD SAT教研组打算先送出一波儿福利,赠送教材部分预测文章供同学们复习。领取方式: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小马甲,发送「预测文章」即可获取。

推荐阅读

2023年机考SAT10月机经预测解析连载102整体结构题:随便你们怎么看我,我不在乎|附SAT机经免费下载领取! 2023年10月11日SAT北美School Day考情回顾:TD精准命中3篇阅读,伟大文献提前4年命中|附SAT真题免费下载领取! 2023年机考SAT10月机经预测解析连载101逻辑推断题:文化背景会影响气味感受吗?|附SAT机经免费下载领取! 2023年机考SAT10月机经预测解析连载100main idea题: 人们为什么从乡村往城市迁徙|附SAT机经免费下载领取! SAT申请/早申选择几月的考试?高校分数要求及备考SAT规划干货分享!| SAT申请扫盲知识讲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