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B新课题文字失语症

在互联网与现实联系愈加紧密的当下,网络语言已成为青年群体越来越常用的表达用语。2月27日,“年轻人为何词穷”这一话题登上热搜。就在近日,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的一项调查揭示,超半数受访青年自觉语言文字表达能力有所下降。其实,这不仅是部分年轻人面临的窘境,互联网浸润下的当代网民或多或少都存在着“文字失语”“表达失语”的问题。

文字失语症有哪些具体表现?其成因和对策又有哪些呢?这些问题值得我们思考。如果你对“文字失语症”的现象也有自己的独特想法和探索欲望,欢迎加入TD的CTB研究课题:

文字失语症:网络爆梗让人们不会好好讲话了吗?探究网络爆梗与青少年表达能力下降的关联性 At a Loss of Language: Has Memes Made Teenagers Less Capable in Expressing Ourselves?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Exposure to Memes and Linguistic Intelligence

CTB全球青年研究创新论坛传媒学与社会学类课题

CTB传媒学与社会学类课题概况

“绝绝子”“yyds”“家人们谁懂啊”“他真的我哭死”……不会吧不会吧,还有人没用过这些梗吗?如果你没用过,那你可就有点“内个”了。随着各种朗朗上口又情绪饱满的“废话文学”和“短视频爆梗”广为传播,当代年轻人们仿佛陷入了一种集体“文字失语症”,具体表现为:越来越难以脱离各种爆梗、流行语、省略语来进行自我表达,对于语言的敏感性与注意力持久度也逐渐下降。不仅看不懂、看不进去复杂长篇的文本信息,而且在进行严肃的输出与表达时总是感到词不达意、灵感凝滞。

处在语言与思考能力成长关键期的青少年,是应该拥抱网络语言所带来的高灵活度、高传播度,还是应该警惕其对我们抽象能力的弱化?本研究旨在用量化与质化的跨学科方法深入剖析网络流行语与短视频传播对青少年语言功能发展、文化多样性、符合网络时代的当代教育方法论带来的启示与警醒,鼓励青少年们以一种自省自知的态度看待大众传媒的影响力。

上述的课题是否引起了同学们的共鸣呢?下面小编将通过本篇文章来和大家一起探究「文字失语症」的发展成因和解决对策。

文字失语症的社会背景

“失语症”原是医学领域的专业术语,指语言功能障碍。随着网络流行语的渗透,当代年轻人出现了非病理原因的表达困境——“文字失语症”,常常张口难言,词不达意,组织语言能力衰退,无法运用语言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情绪和观点

“文字失语”并不是疾病,而是一种表达能力的弱化。在某些场景中,“文字失语者”可以进行正常表达;而当需要进行逻辑完整、复杂长篇的表达时,他们就会“宕机”。想说却不知如何说,心中所想难以付诸文字——这是“文字失语者”们的无奈。

文字失语症是一个存在已久的普遍现象,伴随网络时代的迅速发展日益突出,它既是一个时代发展的产物,也是个体语言发展和运用不当的结果。

此前,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对2002名受访者的一项调查显示,76.5%的受访者感觉自己的语言越来越贫乏,不会用复杂的修辞手法。不少网友表示,玩梗的时候可以脱口而出,但当真正需要表达自己的场合到来时,却又哑口无言、提笔忘词。当单一表面化的符号表达变成习惯,无形中弱化了规范表达的能力,间接造就了“文字失语”。

尤其是对于青少年群里来说,被这些网络语言所裹挟着,慢慢地,表达方式会越来越单一,想要抒发的情感也会越来越模糊,时间久了就更加不愿意去深入思考,不懂得细致的表达自己的感受,语言和思考,作为大脑的功能之一,都是用进废退的。

文字失语症的表现

1.被动沉默:词不达意、有口难言

文字失语者的表达,常常会呈现出逻辑混乱、语法错误、词汇量极度匮乏等特点。想说却不知如何说,心中的所想难以付诸文字。

在“文字失语者互助联盟”豆瓣小组中,常常出现此类求助:“除了加油,还可以怎么鼓励和安慰对方?”“这个景色实在是太美了,怎么表达这种意境呢?”表达能力的弱化,直接导致词不达意、有口难言,进一步引发人们对于表达的焦虑和挫败感,有人甚至因此陷入被动沉默,抗拒表达。

文字失语者说的句子越来越短,承载的信息量越来越少,自身语言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不断退化,久而久之,便成了表达上的“哑巴”。

2.同质表达:高度依赖网络流行语

    与现实生活中“拙于开口”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人们在网络社交空间中的“能说”。但这种状态并非自我表达的积极创造,而是对网络语言的重复搬运。“口若悬河”的假象背后,是对网络热梗的高度依赖。

    现代人的表达能力正在经历重塑,网络段子、缩写词、表情包成了新的流行宠儿。2021年度“热门网络流行语”评选结果出炉,据《语言文字周报》报道,“emo”“yyds(永远的神)”“卷”等词语成功入选。从“不明觉厉”“喜大普奔”等语言缩略词,到“yyds”“xswl(笑死我了)”等拼音缩写,人们在日常表达中不再遵守文字使用的基本规范,越发追求文字表达的经济性。

    人们享受了网络词汇的便利,但同时语言组织能力、表达能力也在被慢慢侵蚀。同质化、表面化、简单化的语言符号,消解了多元细腻的情感,削弱了语言所具有的力量和价值。

    赞美就是“yyds”,无奈就是“害”,伤心就是“我emo了”…… 不同场景、不同对象,却只有一概而论、以偏概全的表达。人们的表达被浓缩在了特定的“梗”中,一旦离开网络热梗,就不会说话了。而一旦习惯运用同质化的网络语言来表达情绪和观点,人们的思维也会产生定式,很难走出“失语”困境。

    3.劣质表达:用笑声代替思考

    劣质化语言表达,也是“文字失语症”的一大特点,已经成了亟待解决的“网络病”。文字失语者倾向于在低俗、无厘头的表达中寻求快乐。凡尔赛文学、废话文学、咯噔文学频频出圈,低幼化表达屡见不鲜。

      比如经典的废话文学——“听君一席话,如同一席话”,此类表达不具备任何价值含量和表达营养,让人完全不知所云。而“守护最好的叉酱”“蓝忘机,欧尼酱麻麻爱你!”等低幼化表达,更是用笑声消解了思考,公共议题所具有的现实意义被遮蔽,舆论失焦。

      表达沦为单纯的情绪宣泄,不具备进一步思考、升华的空间。在这种氛围之中,个体也更容易盲从,被网络语言裹挟,失去自身的语言逻辑,甚至与真实世界产生巨大的割裂。

      文字失语症的形成原因

      1.“碎片化传播”加剧网络语言蔓延

      在网络信息新时代背景下,网民的阅读需求偏向娱乐化、碎片化,对阅读文学作品和长文本逐渐失去耐心,再加上现在的传播媒介中的信息通常以简单和局限的方式呈现,具有很强的“观赏性”和直接性,网民几乎不再需要思考就可对内容进行消化和吸收。

      国内一项针对516名中学生的研究发现,青少年最常使用的社交媒体平台前三名分别为抖音、B站和小红书,各类网络视频已经成为很多青少年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并且,85.9%的中学生每天至少要花一个小时来刷这些社交媒体,其中大量的时间花在看那些大V和网红发布的内容上。

      这种浅文本的阅读方式使处于关键成长期的青少年逐渐养成重视频轻文字的偏向性信息获取习惯。现今重视频轻文字的风气早已渗透大家的日常生活,青少年患上“文字失语症”已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2.“文字便利”衍生的表达惰性

      在快节奏的生活方式下,人们在言语活动中往往会选择使用较少、省力、熟悉或有最大表现力的表达单位。由于网络语言的经济适用性,越多青年群体热衷于使用网络语言进行交流。部分媒体为了能贴近青年群体的语言习惯,也呈现出为追求语态年轻化而频繁使用网络流行语的现象。

      在网络语言大行其道的环境下,或出于耳濡目染,或出于从众跟随潮流,网络流行用语已然成为年轻人语言交流中的必备。如当下青少年常用“绝绝子”等网络用语用于表达对某物或某件事的赞叹,或是以汉语拼音字母缩写组合起来代替原本的汉语词素,如“dbq”意为对不起,“zqsg”意为真情实感。久而久之,文字的便利性会造成某种程度上思维的惰性、对网络用语的依赖性以及语言表达能力的下降,进而导致“文字失语症”。

      文字失语症的危害

      文字失语者在现实生活中丧失基本的语言表达能力,只能够被网络热梗支配。不可否认,交流中网络热词和热梗的使用,可以使青少年迅速拉近社交距离。但这类表面化、含糊化的表达,注定会挤压大家思考的空间。持续输出这类语言,会导致青少年的思维能力的衰退和弱化。久而久之,会带来整个语言环境的劣化,使汉语丧失其所具有的独特美学价值。

      1.个人表达和思维能力退化

      萨丕尔-沃尔夫假说论述了语言、文化和思维三者之间的关系。他指出,语言会反作用于我们的思维方式。表达方式的高度模式化、同质化,会带来人们思维的粗粝、空洞,导致人们思维能力的弱化。

        一方面,人们思维更加简单化,去自主化。网络语言不断渗透我们的生活,人们不再组织文字逻辑,只需要选取网络语言进行拼凑。这种粗暴的“拿来主义”,会让人失去文字感知的敏感度和思维的灵活性。孱弱的思维无法支撑复杂、深入的讨论,最后只会陷入“万物皆可绝绝子”的窘迫。

        另一方面,人们的批判思维被消解。“数字原住民”们被娱乐符号涵化,大众在不知不觉中丧失对现实问题的思考能力。哪怕在严肃议题上,也只能产生泛娱乐化认知,进行娱乐化解读。情绪,而非理性,成了表达的驱动力。比如,在上海疫情蔓延时,人们用“羊”(谐音“阳”)来代替新冠病人。这类“去人化”称呼给当事人带来二次伤害,也让人们忽略了当时抗疫一线的严峻形势,停止对疫情防控政策的思考。

        2.污染语言环境、造成交流壁垒

        文字失语症带来社交的低效化,造成交流壁垒。比如Z时代流行的“yyds”,“xswl”等缩写词,这类不明其理、猜谜式的表达方式,为日常交流筑起了一道道语言障碍,带来解码危机。

        语言是一种交流工具,同时也是社会生活的符号,投影出时代的侧面。文字失语症所反映的是整个语言文化的衰退和语言环境的污染。

        华东师范大学副教授徐默凡曾说:“语言表达内涵与外延成反比,语义越模糊、越简单,其使用范围就越大。”一味追求快捷性表达,会导致词句含义的流失。网络语言所具有高度概括性和含义模糊性,看似是表达的助力,实际却成为了言语的“慢性毒药”。

        大量网络热梗的产生与使用,使得语义贬值严重,语言的丰富意蕴被消弭,严肃性被解构。作为一种传播力极强的症状,“文字失语症”对语言环境的污染,会倒逼更多正常表达的人投身网络语言,产生恶性循环。

        同时,网络语言中不乏粗鄙、低俗的垃圾信息,造成了现在互联网中戾气丛生、肤浅低俗、公序良俗被扭曲的语言生态。比如 “伞兵”一词的滥用、误用,就让一个代表着光荣和勇气的伞兵队伍成了谩骂攻击的谐音梗,英勇的传奇之师成了污言秽语的指代。马保国“年轻人不讲武德”“耗子尾汁”等低俗语言,更是引起了一场全网狂欢的审丑大剧。这种娱乐化表达,也会蔓延至严肃的公共议题中。无厘头的俄乌战争梗,让严肃的政治事件退化成了网络笑话,消解了战争的严肃性,影响了生命和正义的价值判断。

        3.消弭中华文化认同感

        汉语传承千年不断,美在历史,美在精神,美在风骨。它不仅是人们沟通、表达的重要工具,更是传承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具有不可比拟的艺术价值和社会意义。

        汉语博大精深,集文字美、音韵美、诗意美于一体,“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气魄,“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的哲思,“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情深……这些表达都具有超越时空的冲击力和美感,妙绝古今。

        与之相比,网络热词的新旧更替十分迅速。在语象激变的现在,这类热词寿命通常比较短,无法承受住时间的考验。潮退后,显露的是人们空虚、贫瘠的精神世界,和对汉语之美的麻木感知。长此以往,文字失语症会造成对中华文化的梳理困难,甚至影响中华文化的传承。

        青少年文字失语症的解决对策

        1.坚持阅读经典、加强表达训练

        提高对语言的鉴赏能力,是解决文字失语症的第一步。文字失语症的背后,是语言审美的退化和鉴赏能力的钝化。“读书百遍,其义自见”,青少年可以通过阅读经典,重新找回语言审美,激发感受力和想象力。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比“我emo了”更深刻,“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比“哈哈哈哈哈”更生动,“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比“躺平”更豁达。和同质化、表面化的网络用语相比,在历史长河中淘洗的名句佳篇才具备真正的力量和魅力,同学们可以从中汲取养分、培养语感、积累语料。

          2.拒绝“拿来主义”、克服思维惰性

          随着网络热梗铺天盖地的席卷而来,大家本能的模仿冲动很难抑制,但是模仿对象、模仿取向是可以选择的,诸如“yyds、emo了”等网络语言的泛滥,实际上很明显地反映出青少年如今的心智、精神、情感和创造力越来越趋向于萎靡。

          因此首先青少年应该对网络语言的甄别和选择性接受、理解和使用,抵抗被动地接受同质化的信息、抵抗低信度的模仿,拒绝一味地模仿和借用行为,不能把“拿来主义”当成习惯。其次就是克服思维惰性,戒除懒怠并重拾独立思考能力,避免沉迷在网络语言中,避免陷入“文字失语症”的陷阱。

          综上所述,青少年应该以一种辩证的眼光去看待大众传媒的影响。愿同学们都能成为那个玩得了梗、读得了书、说得清话、明得了理的人,别让“文字失语”扼杀了我们的表达欲和思考力。

          CTB课题参考文献&文章

          [1]刘晓庆.“失语症”背后是思考力弱化[N].浙江日报,2024-02-29(007).DOI:10.38328/n.cnki.nzjrb.2024.000879.

          [2]张银虎.“文字失语症”的网络动因、心理表征与亚文化症候[J].新闻传播,2023,(13):31-33.

          [3]余斌斌,叶志伟,张谷香.简析网络“文字失语症”的成因与对策[J].极目,2023,(01):27-31.

          [4]沈爱国,徐汇紫琳.文字失语症:互联网时代语言表达困境分析与对策[J].传媒评论,2022,(12):44-46.

          [5]文字失语症:互联网时代的语言表达困境

          [6]徐默凡,多少汉语表达的滋味 泯灭于动辄“死去活来”的流行语,[N].文汇报,2021(08).

          CTB赛事资料领取

          以上便是对「文字失语症」课题的基本情况介绍,TD开设有相关的【CTB全球青年研究创新论坛课题辅导】,如果看到这里的你也对于该课题感兴趣,可以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马甲,了解课题更详细的信息。

          小编也为大家整理了CTB相关资料,包括赛事官方指南、往届优秀论文等,以期帮助各位初步接触CTB的小伙伴了解该赛事。同样,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马甲,回复暗号【CTB】即可🆓领取!

          推荐阅读

          CTB新课题:短剧成瘾!探究网络神剧的出圈推手及其对青少年价值观的影响|附CTB备赛资料免费领取!
          2024年6月北美SAT考情回顾:TD再次命中13道阅读题!附SAT真题资料免费领取!
          美国本科数学专业学什么?美本数学课程设置分享!附AP备考资料免费领取!
          2026年AP考试新改革:AP计算机CSA考纲解读!附AP真题资料免费下载领取!
          2024年6月8日托福口语写作机经+托福听力阅读词汇大礼包免费领!
          香港大学官方打假”保录取”骗局!200名硕士生或面临开除
          2025年QS世界大学排名发布!麻省理工学院稳居第一,帝国理工超越牛津大学/剑桥大学全球第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