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B全球青年研究创新论坛

在你的高中生涯中是否有过参与学生选举的经历?参与竞选班级干部、竞争兴趣社团的社长、代表学校参加某个比赛、竞选某个项目小组负责人……这些校园民主选举活动既是一项日常管理工作,也是一种教育民主的实践活动,是“学生自治”的集中体现。它不应是一场“走形式”的选举活动,而是应该受到学生、教师和学校管理者等多方重视的教育活动。

中国古代所谓“民主”的基本意涵,指处于统治者之位,并能为民做主的人;而所谓“选举”则是指通过推荐、考察、考试等方式挑选出有德有才的贤人来从政。放在学生选举中来看,学生群体中的领导人物通常也由经过层层选拔的德才兼备者胜任,且他们往往能够做到“一呼百应”,承担起学生和老师之间的沟通桥梁。

如何评判选举活动的公正、如何端正学生参与者对选举权的认知、如何把握好选举活动教育性与公共性的平衡?如果你想跟我们一起了解选举活动背后体现的群体心理以及对过程中的民主与公正进行探讨,欢迎加入TD的CTB研究课题:校园风云人物是怎样炼成的?中国高中学生选举中的民主实践与挑战

CTB全球青年研究创新论坛政治学与社会学类课题

CTB课题概况

青少年在塑造未来社会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学校中学生会、班级、社团等各种学术团体进行的选举不仅是一场关于领导力的竞争,更是一次关于民主意识和公民参与的实践。本课题将带你走进高中生学生选举的幕后,一探青春的力量如何与学生民主自治的理念碰撞出火花。

学生选举是否不仅是一场形式?有什么更为深层的意义?它如何变得更好?我们将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等实证研究方法,揭示学生在这一模拟民主选举中的真实体验,以及这些体验如何塑造他们的领导力和公民责任感。

我们也将探讨学生选举在实际操作中的优势与挑战,听取学生、家长、教师和学校管理者对这一过程的不同声音,思考这些选举如何影响校园文化和学生个体的发展,以及如何通过优化选举流程等措施来提升学生自治的质量。

下面小编就和大家一起来探究一下校园风云人物背后那些关于学生选举的民主实现与挑战。

学生选举的社会历史背景

从历史上看,我国很早就有学生承担学校劳务、参与私学的日常管理活动;到了近代,蔡元培就任北京大学校长,提出 “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思想,同时组织学生参与北大的管理,开创了我国学生参与现代大学管理的先河;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也在1919年的《学生自治问题之研究》中明确提出了学生“自治”的概念,所谓自治,就是学生自己管理自己。从学校这方面来说,就是为学生提供机会,使学生具有自己管理自己的能力。

在1999年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就指出当前需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和民主素养是推进素质教育的需要,也是促进学生个体全面和终身发展的需要。学生干部队伍是学校教育管理工作中不可忽视的力量,是学生实现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提高的主要力量,是实现“学生自治”的重要力量。

学生自治是在学校教育与教学过程中,通过学生的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使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到充分发挥,从而培养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和民主素养的一种活动方式,校园学生选举活动亦是其中一种学生民主的具体实践

提到学生选举活动,对于现阶段的高中生群体来说,除了常规的课业外,还会接触到兴趣班、学科竞赛等群体活动场景,在这些活动中往往需要推选出一个统筹全部学生的角色来代表学生群体发声。但如何在众多学生中选出最合适的领袖学生、选举过程是否做到了真正的公平公正、选举环节应由学生、教师还是其他组织设置?成功当选者是否存在受益者倾向?

这些问题中隐含着对“学生民主实践”与“学生自治”的深度思考,无论是对学生个人还是社会整体而言,学生自治都意义重大,但其中存在的“公共性缺失”的问题也是不容忽视的。

学生选举中的问题与规避

1.表演型竞选:个体才华的展示取代公共事务的关注

从学生民主选举的实际过程来看,竞选人在竞选演讲中的主要内容是:展现自己的优秀与才华、曾获得过哪些奖项、曾经的学生干部经历等等,亦或当场进行个人才艺展示,现场的气氛瞬间会被带动起来。

不可否认,竞选人对于自身能力和才华的展示是选举过程中的一项基本环节,但从公共利益的角度看,选举的重点更应该放在具体的事务上,即竞选人是否了解自己将要承担的责任、是否具有为公众服务的意识能力等,而这些要点仅仅通过才艺展示和口头描述是无法被衡量出来的,甚至顺利获得支持的竞选者会错误地认为该职位是自身禀赋和才华所赋予的,是同学们对其才华的认可与嘉奖。

2.娱乐性投票:感性冲动代替理想判断

学生选举中存在着很多“迷茫的大多数”,这些学生对自己的投票权认知并不清晰,往往对选举不太重视,“和谁好就选谁”“大家都选他我也选他”“反正我不参加选谁都一样”等等此类态度在学生会、社团等选举活动中十分常见。

学生缺乏责任意识的投票,伴随的必然是学生在班级公共生活中监督意识和监督职责的缺失。娱乐型投票造就群体“娱乐至死”的状态,严肃思考被感官刺激所挟持,理性与公共性褪去,班级民主选举成了竞选者与投票者的集体狂欢。

3.垄断式分配:竞争性压制正义性

传统的学生选举活动中“直接任命”的方式带有较强的“专制”色彩,遵循的是社会生活中的精英逻辑。当下的学生民主选举彰显自由、平等、公共参与的价值理念,但从职位分配的最终结果来看,当下的民主选举依然只注重了优秀学生能力的发展,遵循的是效率逻辑、能力逻辑、竞争性逻辑,被选拔出来的依旧是语言表达流畅、有个人魅力的少数优秀学生,呈现的是“形式正义”的垄断式格局,使得强者越强,弱者越弱。

由此观之,为了学生选举活动的高质量开展,既要求竞选人具备较强的领导能力,也要求投票者积极关注班级公共事务,具备一定的辨别与批判意识,需要对竞选者提出的问题和观点做出自己的判断和思考,这样的竞选结果才是合理、负责的,才会最终增进班级公共利益。

其次,在学生竞选流程的环节设计上,应该多角度、全方位地设立“标化能力标准”与“软实力测评”,尽可能地规避掉误差较大的影响因素,平衡好大多数同学的能力模型,让更多的同学能参与到选举当中来,为群体贡献各种不同维度的“集体智慧”,这也是真正实现“学生自治”的题中之义。

关于学生选举的多方角色声音

有资料显示,在影响学生干部工作积极性的原因方面,很好地完成工作但并未得到及时肯定占到36.2%,自己完成有困难又不想麻烦别人占到34.6%。学生干部出现工作效率低下的根本原因,自身因素占到51.5%,管理不到位占到43.8%。很多学生管理者顺利通过竞选后,便认为自己的管理决策是最佳的,而传统的选举环节设置又普遍偏向于学生优秀的个人履历,并不能从多角度考察学生是否具有除了成绩之外的领导力,这种落差会让学生们对选举本身的认知出现偏差。

教师与家长在学生干部选举的工作中也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从教师的角度来看,挑选成绩优秀的、“懂事的”学生一般是班主任老师偏爱的选择;但很多家长认为,高中生处于学习的关键时期,如果参加选举必然要多花时间在公共事务上,所以并不支持孩子参加竞选,若与学生本人的意愿相违背,无疑也是选举活动的阻力,所以正确对待高中生选举活动是一项并不容易的事情,涉及到的多方角色的力量以及选举本身的设置问题等,都需要我们大家持续给予关注并不断探索最优的选举方式,为学生自治贡献我们自己的智慧。

参考文献

[1]周金山,程红艳.班级民主选举公共性的缺失及回归[J]. 教育学报, 2020, 16(05): 71-78.

[2]林逸晨,曾佑瑞.中学生参与学校民主管理的探索与实践[J]. 基础教育研究, 2016, 19: 26-29.

写在最后

以上便是对校园风云人物课题的基本情况介绍,TD开设有相关的【CTB全球青年研究创新论坛课题辅导】,如果看到这里的你也对于该课题感兴趣,可以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马甲,了解课题更详细的信息。

小编也为大家整理了CTB相关资料,包括赛事官方指南、往届优秀论文等,以期帮助各位初步接触CTB的小伙伴了解该赛事。同样,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马甲,回复暗号【CTB】即可?领取!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