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情三角理论
(Triangular Theory of Love)
爱情在上个世纪70年代以前的很长时间里基本上都是文学歌颂的主题,而不是科学的研究对象。
著名的爱情研究学者哈特菲尔德说,在她进斯坦福大学做研究生的时候,对浪漫爱开始感兴趣,但她的同学们都在研究老鼠,热衷于建立老鼠学习的数学模型,并警告她说,爱情是社会心理学的禁区和陷阱,根本不可能研究。但她还是坚持了下来,把严密的科学理论和研究方法运用于感情爱与同情爱、强烈的感情、性问题等。
随后,美国社会心理学家鲁宾在上世纪70年代给出一个关于爱的定义,他提出一种将爱二分的爱情态度理论:浪漫关系分为爱和喜欢,爱和喜欢是不同的情感,这对以后爱情对的分类研究有巨大的影响。虽然鲁宾进行了一些有开创意义的工作,但他对爱情的探讨仅聚焦于测量方面,并没有形成理论。
爱情三角理论
之后美国心理学家斯腾伯格提出爱情三角理论,认为爱情由三个基本成分组成:
激情(Passion)、亲密(Intimacy)和承诺(Commitment),构成一个三角关系。
激情——爱的动机成分,是指性吸引力和坠入爱河的浪漫感觉;
亲密——爱的情感成分,指爱人之间的亲近和分享;
承诺——爱的认知成分,指与对方相守的意愿及决定。
[caption id="attachment_25536" align="aligncenter" width="900"]
斯滕伯格的爱情三角理论模型[/caption]
这三种成分构成无爱(Nonlove)、喜欢式爱情(Liking)、迷恋式爱情(Infatuated love)、空洞之爱(Empty love)、 浪漫之爱(Romantic love)、友伴之爱(Companionate love)、愚荒唐之爱(Fatuous love)、完满之爱(Consummate love)八种爱情形式。
爱情三角形的关系
由于人本身和环境和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关系,
爱情三角形是可以发展、变化和相互影响的。
激情很容易跟亲密中的各种情感交织在一起,而且经常互相煽风点火,爱情关系中的亲密的作用主要体现在这种关系在多大程度上满足一个人对激情的需要,激情也可能由亲昵所激发,有时候亲密和激情互相冲突,因为亲昵和激情之间的相互作用会因人和情境而异。
喜欢式爱情是可能引发激情的,当一方的感情因素发生了变化,这个稳定关系就会发生改变。这也是人们怀疑:男女之间是否有纯粹的友谊的原因。
同样,责任感也会和前两者相互影响,对于大部分人来说,责任感是亲密无间的投入和热情的激发的结果,但是亲密无间的投入和热情的激发也可产生于义务承诺之后,如在包办婚姻中,双方处于承诺的结合后,在日常生活、行为习惯等方面,双方或许会有一种共性,因此会产生亲密感,
随着他们对对方的理解的深入,激情也可以是慢慢产生的。
在大学生中,最容易出现的就是迷恋式爱情和浪漫式爱情,由于大学生本身资历的局限性,对自我的未来的掌握不足,所以缺乏承诺。但是爱情的基本条件除了需要双方在情感上的爱之外,更需要双方在其他许多因素方面的差异上达到调和,这些因素包括生活背景、观念、行为方式、习惯、人际关系等。
所以对于大学生来讲,我们对爱情三角理论的认识可以帮助我们在遇到这类问题时,用相应的理论和思想指导自己,
让自己对爱情有一个宏观的认识,以此帮助自己找到真正的爱情。
依恋 (attachment)
依恋理论
除爱情三角论之外,心理学上还有一个非常著名的理论与爱情有关——依恋理论。
通俗理解,
“依恋”就是指孩子跟妈妈之间建立的一种非常亲密的情感的关系。成人亲密关系经常是儿时亲密关系的重演。
陌生情境实验
对于依恋的研究在心理学上有一个非常著名的实验,
在AP心理学考试中也作为重点来考察:Ainsworth的陌生情境实验(strange situation)。
实验过程是由母亲带婴儿进入实验场所(陌生环境),实验者作为陌生人出现在实验场所里,但不干涉母子的活动,片刻后母亲独自离开,由婴儿单独与实验者相处,由实验者观察婴儿的表现,再片刻后母亲返回。实验者记录这个过程中婴儿从始至终的行为和情绪表现情况。
这个测验给婴儿提供了三种潜在的难以适应的情景:
陌生环境(实验场所)、与亲人分离和与陌生人相处,通过测验来研究婴儿在这几种不同的情境下表现出的探索行为、分离焦虑反应和依恋行为等。
[caption id="attachment_25540" align="aligncenter" width="900"]
陌生情境实验示意图[/caption]
亲子关系类型
实验最终从婴儿和母亲的研究中界定了亲子关系的三种基本类型:
1、安全型关系(securely attached)
这类婴儿与母亲在一起时,能安逸地操作玩具,并不总是依偎在母亲身旁,只是偶尔需要靠近或接近母亲,更多的是用眼睛看母亲、对母亲微笑或与母亲有距离的交谈。
母亲在场使婴儿感到足够的安全,能在陌生的环境中进行积极的探索和操作,对陌生人的反映也比较积极。
当母亲离开时,婴儿的操作、探索行为会受到影响,婴儿明显表现出苦恼、不安,想寻找母亲回来。
当母亲回来时,婴儿会立即寻找与母亲的接触,拥入母亲怀中,并且很容易经抚慰平静下来,继续去做游戏。
这类婴儿约占65%~70%。妈妈在这种关系中对孩子关心、负责,体验到这种依恋的婴儿知道妈妈的负责和亲切,甚至妈妈不在时也这样想。安全型婴儿一般比较快乐和自信。
2、焦虑-矛盾型关系(insecurely attached:ambivalent)
这类婴儿在母亲要离开前就显得很警惕,当母亲离开时表现的非常苦恼、极度反抗,任何一次短暂的分离都会引起大喊大叫。但是当母亲回来时,
其对母亲的态度又是矛盾的,既寻求母亲的接触,但同时又反抗与母亲的接触,当母亲亲近他,比如抱他时,他会生气地拒绝、推开;但是要他重新回去做游戏似乎又不太容易,不时地朝母亲这里看。
所以这种类型又常被称为矛盾型依恋。
这类婴儿约占10%~15%。其中,安全型依恋为良好、积极的依恋,而回避型和矛盾型依恋又被称为不安全性的依恋,是消极、不良的依恋。
3、回避型关系(insecurely attached:avoidant)
这类婴儿对母亲在不在场都无所谓。母亲离开时,他们并不表示反抗,很少有紧张、不安的表现;当母亲回来时,也往往不予理会,表示忽略而不是高兴,自己玩自己的。有时也会欢迎母亲的回来,但时间非常短暂。
因此,实际上
这类婴儿对母亲并未形成特别密切的感情联结,所以,有人也把这类婴儿称为无依恋婴儿。
这类婴儿约占20%。这种关系中的妈妈对孩子也不很负责。孩子则对妈妈疏远、冷漠。当妈妈离开时孩子不焦虑,母亲回来也不特别高兴。
三种依恋类型
这三种关系对应
三种依恋类型(attachment style):安全型、回避型与焦虑型,安全型的孩子婴儿时期得到充分的照料,有对世界和他人充分的信任,长大后更容易建立亲密关系,而回避型与焦虑型的孩子父母照料不及时,对于世界的安全感不足,亲密关系的建立也相对没那么容易。
[caption id="attachment_25543" align="aligncenter" width="900"]
依恋类型对父母教养方式和孩子情感的影响[/caption]
研究显示成年人在恋爱中的行为与婴儿存在惊人的相似性。一个人的依恋类型取决于成长环境和步入成年后的经历,能够决定一个人在恋爱中的行为表现。
总体上说,
安全型喜欢彼此间的亲密行为,通常温柔多情。
焦虑型渴望亲密,将全部精力都投入到恋爱当中,往往担心伴侣在恋爱交往中的互动能力,担心付出得不到回报。
回避型将亲密视为丧失独立性,喜欢与伴侣保持一段距离。
研究发现,
回避型和焦虑型往往互相吸引,但彼此的特征会进一步恶化,导致焦虑型陷入永无休止的焦虑漩涡,渴望与对方亲近,而回避型则进一步选择疏远。这并不是说他们无法获得快乐,他们需要共同努力,增进彼此的感情。
通常情况下,
焦虑型与回避型都能与安全型亲密交往,是很好的一对。如果你是焦虑型,你最初可能会觉得安全型很令人厌烦,因为他们无法让你获得令人兴奋的情感上的起起落落,但交往一段时间你会发现,与这种类型的人共同生活如同发现一座金矿。
如果你是回避型,你需要学会依赖和信赖对方,让他们有机会发现自己的错误,而不是选择疏远。不要将曾经的伴侣完美化,也不要等待所谓的理想伴侣。只有这样,你才能与对方更亲密。
立安全型伴侣不需要你为他付出很多,你可以变得更独。虽然我们能够从安全型身上学到很多东西,但这并不意味着与安全型交往不会出现问题。有时候,他们对焦虑或者疏远的行为过分宽容,不利于感情的发展。
通常情况下,安全型能够对其他人产生神奇的影响,因为他们做的事情正是回避型和焦虑型所希望的。他们能够满足对方的需求,让他们感受到被爱的感觉和安全感。
但是我们的依恋风格也不是绝对一成不变的,好的恋爱是一场治疗,是一次和幼时的自我及原生家庭和解的机会,即便是被错待过的孩子,长大后亦可以获得自由成长,
这就是获得性安全依恋(earned-secures)。
AP心理学试题练习
大家可以看到确定自己属于哪种依恋类型能够更好地了解自己在恋爱中的行为,进而让恋情更加甜蜜。但是,真相不仅如此,我们还可以顺便学习AP心理学考试题目,大家可以尝试自己做一下:
首先看一下第一题:
这道题是说在Ainsworth的实验当中,哪种依恋风格是占绝大多数人的?(大概在66%左右)这道题答案为C选项,安全性依恋。
如前文所述,安全性依恋差不多占到整个人群的65%-70%,矛盾型和回避型各占10% - 20%,也就是说大多数人的依恋风格都是安全性的,能够和家人、恋人互相信任很顺利的相处,只有少部分人是不安全型的,他们需要在建立亲密关系的时候付出很多努力才能顺利进行。
再来看第二题:
这道题是说,在Ainsworth的陌生情景实验当中,什么样的婴儿被归为安全型?这道题答案为B。
我们来分析一下这几个选项:
A选项说当妈妈离开的时候,婴儿就会发脾气。安全型的婴儿当妈妈离开的时候可能有点不开心,但是很快就会平静下来了,会发脾气的婴儿是焦虑型的婴儿;
B选项说当然说妈妈回来的时候婴儿会表现的开心,这个确实是安全型婴儿的表现,他们当妈妈离开再回来的时候,不会抗拒不开心,而是会立刻扑到妈妈怀里,跟妈妈进行非常亲密的互动;
C选项说婴儿会阻止妈妈离开房间,会阻止妈妈离开房间的也是焦虑矛盾型的婴儿,这类婴儿的情绪很不稳定,当妈妈离开再回来既想拥抱妈妈又想推开她,并且当离开以后会大哭大闹;
D选项是说婴儿会跟陌生人玩耍,一般来说无论是什么依恋类型的婴儿,都不太可能主动地跟陌生人交流,因为我们人类有先天的自我保护感,幼崽会比较害怕跟陌生人相处,这一点我相信大家在现实生活中应该都会有体会。
E选项说婴儿完全注意不到妈妈的离开,这是回避型的婴儿,他的特点是妈妈在的时候不会跟妈妈互动,妈妈离开和再回来都不会有任何反应,整体表现出亲密关系的疏离。
两道题目的练习有没有帮助你更好的理解依恋在AP考试中的考察方式呢?如果想要更好地备考AP,欢迎领取AP心理学最全备考资料包呀!
文章作者
TD福利
最后是TD送福利时间,为了帮助大家更全面科学地备考,
AP心理学最全备考资料包免费赠送给同学们。只需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客服马甲微信,并给马甲发送暗号
「依恋」即可免费领取,还能进入备考交流群与大家一起备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