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介绍

是上海普高国际部的2024er,IB生,还没有确定去哪个大学,目前录取到排名最高的学校是UNC。

IMMC比赛介绍

IMMC比赛 International Mathematics Modeling Challenge (IMMC)-国际数学建模挑战赛:需要以2-4人为单位的队伍参加,一年有两次参赛机会(秋季/冬季) 。选手可根据自己时间择一参赛,或同时参与秋冬两季竞赛,以最佳成绩参加中国区总评选及晋级国际赛。 竞赛分为命题论文及自主选题论文形式进行。命题论文必须在96小时内完成,而自选题只需在赛季截止时间前完成即可。选手在参赛过程可使用网络,书籍,数据等资料,只需标注引用来源即可。晋级国际赛的论文必须以全英文完成,中华选拔赛团队可以以中文完成论文。

IMMC比赛对你申请的帮助是什么?

如果按照下面1分到5分来打分,你觉得这个比赛对于你的申请有多大的影响? 1分 仅仅参加了一下 2分 有一定的收获,但是没有直接影响到自己的申请,进入了自己的activities list 3分 在文书中有所提及 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你的选校or选专业 4分 是文书中关键的一部分 是自己选校or选专业时重要的影响因素 5分 是文书的主要内容,或者直接左右了你的选校or选专业
3分 在文书中有所提及 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选校or专业 首先,我们队伍得到了初赛的一等奖,然后我在申请的时候也把这个奖项加到了Award List中了,虽然我并不能评估这一奖项在申请中究竟产生了多大的影响,但是它应该也是能证明我数学能力的一个因素。 其次,因为我大多数学校申请的都是数学专业,所以在写Why Major文书的时候,也将这次比赛的经历写了进去,大概写作思路就是说通过这次比赛,我了解到了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实用性,因此对数学有了更进一步的热爱,坚定了自己未来在大学中继续钻研数学的决心。这次比赛的经历是我Why Major文书中比较关键的一部分,我个人认为对文书的帮助是这次比赛经历对我申请产生的最主要的积极影响。

你在比赛中收获了什么?

在参加IMMC之前,我虽然有一些编程的基础,也比较擅长数学,但从未接触过数学建模,IMMC对于我来说更像是一种学习的过程。在我的队伍中有两个建模经验的丰富的学长,他们在参赛的过程中起了主导的作用,我一开始并不会运用数学模型去解决看似很困难的实际生活问题,学长们给我提供了很多启发。他们带领我一步步拆解问题,查找资料,筛选出有用的材料,并且将找到的现存公式和资料运用到数学模型中。 在这个过程中,我一步步明白了数学建模的本质,research的能力也得到了显著的提升。最后我们的队伍得到了初赛的一等奖,成功晋级了中国区总选拔,这个成绩后来都被我填进了大学申请的材料,也肯定是为我的申请带来了积极的影响的。

为了比赛你付出了什么?

在金钱方面,团队的报名费是376人民币(55美元),然后一个队伍四个人,我们平摊了,一个人只需要付94,这个花费真是不能再便宜了,就是几杯奶茶钱……而且初赛和复赛都是线上提交论文的,所以不会产生什么交通方面的支出。因为参赛费实在很少,所以综合考虑来说性价比还是很高的。 在时间上,确定要参赛之后,学长给我发了几份过去赛季的题目和论文范例,也向我介绍了一下比赛大概的流程,我就在正式比赛前的花几天把论文范例仔细地看了一遍,大概学习了建模的思路和最终提交的论文的写作方法。然后还有最主要的时间付出就是参加初赛和中国区总评选的这几天,总的花在这个活动上的时间不是很多。

对于其他想参与这个活动的人你有没有什么建议?

首先是建议想参加的同学尽早做好准备,多去了解一下数学建模,可以的话也先和有意向一起组队的同学商量好,这样到正式比赛的时候才不至于手忙脚乱。 还有一点是关于选择团队成员方面的建议。参赛的论文内容包含三大板块-模型建构,实践,及论文写作,这三个方面对于获得好成绩来说都至关重要,所以,不要觉得建模比赛就是找数学和编程好的人就可以,不经意间忽略了论文写作这个部分。其实,一篇规范的、条理清晰的论文能给最终的结果加分不少,反之,即使模型非常优秀,但没有出色的论文,也无法凸显出模型的优点。所以,我建议大家尽可能找到分别擅长数学,计算机,以及学术写作的队员,在比赛时分工合作,才能取得尽可能好的表现。 最后,我觉得大家需要考虑一下时间成本,比赛的几天,基本上需要全身心地投入,冬季的初赛的话一般来说是在寒假,所以时间上应该不会有太多问题,但是复赛是在三月份,那时候已经开学了,很有可能需要请假比赛,所以那段时间的压力会比较大,如果复赛又晋级了的话还要参加现场答辩,所以大家还是需要根据自己的课内学业状况综合考虑一下哒。 [series id='513' title='课外活动项目' limit='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