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的本质是荒谬吗?美本申请是否真的是玄学录取?应该怎样做才是计划通,能让 AO 跨越人海爱上你?
本文作者在酒店隔离的时候收到纽约大学振奋人心的 offer,他将带来关于申请季诸多抉择与申请策略的分享。
或许申请的本质是荒谬,但申请的过程与结果是成长。
SAT/SAT2/托福都是多少分?
学校:普高转学美高
SAT:1520
SAT2:Math level 2 800,物理、文学分数不是很高
托福:115
一、至暗时刻收到纽约大学的OFFER
收到纽约大学的邮件提示状态更新的时候,其实我是不报希望的。
在这之前我已经拆了太多封拒绝信了,我都能想象到什么,你很好,可惜我们今年位置不够,我们很遗憾的通知您诸如此类的拒绝套话。
打开邮箱的时候我正处于情绪崩溃的至暗时刻,拒信一箩筐,VPN并不好用,学校的网课开始了,可是我还是没能成功登陆 zoom。
屋漏偏逢连夜雨,我当时脑海里一直回荡着我高中语文老师的话:
人生的本质是荒谬。我觉得我的申请季也挺荒谬的。
而就在那样的至暗时刻,我终于打开了
NYU 的 portal。没有飘着的彩带和大大的葱,我以为又是一个拒信。
我再一细看,竟然是很荣幸的通知你,
你被录取了。
放榜季我听到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录取结果并不能定义你这个人。但我心里总会想,如果我再优秀一点,如果我再努力一点,是不是就不会像现在这样不甘心?
纽约大学的录取对那个时候的我来说,不亚于救命稻草。终于有学校伸手对我说,你很好,我希望能在我们的校园里看见你。
二、我与社会学绑定了
社会学并不是一个多么热门的专业。社会学以后能做什么呢?我现在还记得当时和一个老师聊天,我说我以后想学社会学。
她特别惊讶,她说,你这么聪明,为什么要去学社会学呢?你应该去 STEM,学社会学你能干什么啊?
这句话就好像一句诅咒。
当我和朋友谈起我想学社会学时,他们总是一副好像了然于心的样子:哦,怪不得,是这个学科比较冷门,比较好申请吧?那么,之后你是不是会考虑转专业或者转学?
对于这样的话我总是没办法反驳。
热门学科大行其道,稍微小众的学科,诸如语言学还好,还能看出人的interlectual curiosity诸如此类,社会学却好像太过简单。
但我对社会学的爱不言自明。我知道我很早以前,就和社会学锁了。
很难说从什么时候开始,也许是从一开始应付为了刷简历所做的志愿者项目最终成为了塑造我的很大一部分,也许是从一开始为了做活动而参加的课程到最终竟然成为我的启蒙。
也许是小时候在那些老旧楼房里和独身的老人一起度过的小饼干时间,也许是和唐氏综合征患者一起完成的第一幅画,也许是支教的下午清凉的山风和天边烧炙的云霞。
更有可能,是我在某个写论文写到爆肝的长夜里下楼打开邮箱时看到的一封千里迢迢的信。信
是我参加学校的活动和山区的人所写,从未期待过回音,却看到了稚拙而认真地笔记写下的高考加油。
我当时做的活动其实很杂,但还是能梳理出一条相对脉络清晰的主线。九年级懵懵懂懂选择去扶贫,至此之后就没有断过支教的线。
一开始加入了很多不同的志愿者团队,参加过蛮多的志愿活动,涉及许多不同群体。到后期了解逐渐加深,我就选择了一个时间上符合地点上符合的一支团队努力了。
志愿活动从我的档案来看是一个发展的趋势,从小部分逐渐扩大到更多地区的影响,以及关注的话题逐渐变深。我还做过一些论文研究,参加一些论文营和社科类的比赛。
还有普高的俱乐部,比如商赛,模联,学生会,或者自己开一个新的兴趣相关的部门。虽然模联啊学生会看上去已经是人人都有的老土活动(?),但重要的毕竟是个人感触。
我对社会学兴趣更多体现在志愿活动和论文比赛,校内俱乐部和社会学相关反而没有太大关系。除了校内志愿者。
首先普高的资源肯定更少,但是细细发掘还是有一些可利用的资源的。而且像竞赛这方面,有些竞赛是可以自己努力去获取资源的。
像是创新营啊青少年科技大赛啊各种奥林匹克比赛之类,如果学有余力可以去多多尝试。还有一些线上活动,比如PIONEER或者 TD 的推荐活动,都是非常值得尝试的。
活动的目的可能一开始是为了履历,到后来也许能借助丰富的活动发觉自己真正的喜好。
我后来到美高之后加入了一些社团,比如学生大使,我看到很多大佬会去想创造一些针对国际学生的活动。学生大使非常有利于认知自我identity。虽然看上去不是特别高大上,但他对于我来说的确有很多思想上的改变。
好像很多社会学的why major都会提到,因为我见证、经历过这样的不平等,我想要因此而了解不平等的原因并作出改变。
对于我来说,虽然清楚明白改变某种局势所最需要的一定不是单人单机构的疾走呼吁,而是自上而下的振臂一挥,
但是我总相信小流虽微,也许总能使人看见。
我听从我自身对社会学的向往,他是什么,他要我怎么做,学习这个学科的pro & con我早就一一例证,但祂仍然是我的首选。
因此当我填活动列表的时候一切水到渠成,我所做的每一件事,即使与社会学无关,那他也一定丰富了我在这个领域的认知。
当然,不单就申请而言,多元发展仍是必要的,毕竟AO要是看到活动列表的一堆志愿者服务也许会认为你在凯丁。
选专业的时候更不必想,社会学就是我的首选。我由此考虑到学校的选择。
三、我只要属于“我”的文书
申请季择校的时候我做出过无数个荒诞的决定。比如我总共申请了四个国家的学校,因为我担心最终都不要我我没有学上。
我最开始有考虑到这个学校社会学专业的声誉以及他所能提供的相应平台。最开始我的选校行为是十分理智的,但是越到后来,我却开始慌张。
我总觉得我会没有学上。
我本就不是四年纯正美高,我所在的普高更是在留学的行业里以反对出国而闻名。细数我的裱花更是不上不下,活动虽然诚恳地与我的专业相呼应,但我担心这样总会被怀疑是偏科。
至于文书,这更是一个恶性循环所导致的结果:我怕没有学上,盲目申请许多学校,因此分配到每个学校的时间少的可怜。这又导致文书质量不高。我看到这样无趣的文书我总会删除,这又让我心情变差,灵感消失。
关于文书,主文书我的主题修了四次,最终定在性别平等和多元文化两个主题上面。我在文书里通过冬泳和一些比较意识流的写法呈现出我的 identity 和我的思考。
当时这篇文书出来后我的 counselor 不是很赞成,后来几经波折新修改的文书到我手里的时候已经面目全非。
新稿的文书非常符合一个大学申请文书的模板,结尾升华的让我不明觉厉,经历里面的小细节我明明没有经历过但也觉得好感动。
但我后来还是放弃了那篇我并不熟悉的文书,而是选择了我自己的版本。我觉得一篇文书他可以有适当语法或者逻辑上的修改,但如果连立意和谋篇布局都全盘改变他就不是我的文书了。
毕竟 AO 的眼光无人知晓,sample 的种类也五花八门,我当时想,既然我是要让大学喜欢我,那一篇与我自己无关的文书即使真的得到了大学的喜爱,那也不是对我的喜爱,而是对隐藏在重重套路之下的中介的喜爱。我便认为这所大学和我没有缘分。
但是事后回想,也许中介的版本更加成熟,也许我的文书真的非常无趣。但是承担自己的选择也许就是申请季教会我最大的财富吧。
选校与文书我是同时进行,恰好在考完12月最后那场SAT之后。起步本来就晚,我还记得十二月下半旬里我每天都在熬夜,熬夜也不见得写出什么惊天的泣鬼神的文书。回到学校AP课也让人瑟瑟发抖,结束学校又有这样那样的appointment和会议。
因此可见
早做准备一定是申请第一条纲领。2025形式更为严峻,早准备肯定是得更早准备了。
我一开始没想到最终归宿会是纽大。但回想或许一切在申请时早就命中注定。
当时我写纽大的文书主要按照两个方面,第一是纽约所处的地理位置所带来的的便利。高中已经够村。
况且人脉资源与工作机会,我一直认为是学历与学识之外非常宝贵的财产。第二即是纽约的三年本科一年硕士非常让我心动。
纽大的文书是我所有文书中完成的最顺利的一篇。我就着一杯芋圆奶茶和西米露用了一个下午三次修改就完成了一篇对当时的我来说非常值得赞扬的一篇文书。纽大的申请递交也是我最顺利的一所学校。
我从决定申请纽约大学并知会我的家长到完成文书递交申请只用了一个下午。
看起来并不是一个理智的决定,但也许这正是我与纽大的缘分所在。身处纽约,一方面机遇与风险并存,一方面眼花缭乱熙熙攘攘里或许并不适合醉心学术日益消瘦。但后来我想我应该保持开放的心态,因为经多方查证后纽约大学的学术其实也是很不错的。
这里必须强调访校的重要性。如果我去过纽约大学我就不会有这样的纠结。实际上选校单上的学校我只去过 ED 校。
我建议能访校还是可以去学校看看的,一方面 why school 有更多可写的内容,一方面自己也能切身了解到究竟爱不爱这个学校。
本来的计划是在四月拿到录取之后去各大学校逛逛来选择 offer 的,只可惜今年不同以往。不过即使不能实地考察,也有很多的线上活动可以给各位申请者们一个与梦校面对面的机会。
就我个人看来
UC 系列的有点高冷,录取后好像活动也没有很多。排名特别高的学校在申请开始前倒是非常热情,申请开始后我除了拒信的邮件啥都没有。
排名中高的学校还好,申请前没有太大动静申请后也只是偶尔更新一些活动。这里强烈推荐大家选校确定后尽早加入
mailing list,因为这样文书会有非常多的话题可以挖掘,也显示出你对梦校的深爱。
四、收到NYU的offer,我的申请戛然而止
在酒店隔离的时候我收到纽约大学的 offer(详情戳?
在回国的班机上,我前排的人被确诊新冠肺炎),自那之后所有学校都拆信完毕。有几封我很爱的 WaitList,但我一查他的转正率就觉得自己铁定凉凉,因而专心投入了紫色火炬的怀抱并决定从一而终。
我的申请及戛然而止,申请结果还未明朗我就搬离了学校宿舍,没有毕业舞会,没有毕业相册,就这样告别的学校。
疫情似乎也让许多事情停摆。我看到admission office 纷纷公布停止线下作业,我总觉得怅然若失,好在还能发求爱信。
回顾整个申请季,我所说最多的词语就是荒谬。无论是选校时我的匆匆忙忙慌慌张张还是结果出来看到万家欢喜我独坐敬亭山的惆怅,各中运气成分说不上占多少。
申请并无定论,不像高考,行就是行,不行就是不行。算上竞赛自招艺术生,最少有一条标准在。美本好像也有标准,但每当你按照标准来做的时候他又变得没有标准。
光凭借数据和一面之缘找出深爱的女神校非常艰难,这也导致我对女神的爱是空中楼阁没有凭据。我觉得早做打算,夏校啊实习啊访校早点开始计划,或许申请结果会变得有迹可循。
至少我所了解的几位大佬都是从十年级就开始计划申请,因此更为游刃有余。
五、也是更好的开始
好在一切还未停止。
当
纽大接受我,我删除了所有其他的portal和拒信,坐等今日秋天,看到纽约一片紫色火炬。
后申请季也有诸多事宜,也许就是加油吧。
推荐阅读
2020年排名29的NYU早申成功:我做了哪些事,顺利拿到纽约大学offer?-TD寻录申请
纽约大学(NYU)本科录取有什么要求?申请条件怎么样?|| 3线普高DIYer的申请路
没有华丽的标化和活动,我用平凡的故事写的申请文书,打动了纽约大学( NYU)
在回国的班机上,我前排的人被确诊新冠肺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