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学期间最怕的一件事情是什么?很多人都会提起一个“奇葩”的舍友。这些舍友可能与自己有着不太相同的生活习惯,又或许与自己产生了一些矛盾。时间又到了找舍友的季节,很多学校甚至再过一个星期就到了选择舍友的deadline,今天我想分享之前和习惯不太一样的朋友一起住宿的故事并分享一些
自己找舍友的经验。
关于作息...
作息一般是大家考虑的最重要的部分,但是我和我的朋友们就完全相反...三个人住在一间不大的studio里,但是作息!完!全!不!一!样!那一段时间由于大家最初一起熬夜,慢慢地调整过后,我的每天活动时间是早上四点钟到晚上的七点钟,只要到了点儿绝对就睡死在了床上。
而我剩下的两个朋友则是分别
占领了每天七点半到晚上十点半的健康时段,以及早上十一点到晚上两点多的熬夜时间。几个人醒来最喜欢干的一件事情还是玩儿游戏,玩儿游戏还偏要用机械键盘。此时此刻你想到了什么?吵得天翻地覆甚至要把对方的电脑砸烂?
可事实上这些事情都没有发生。一方面是每个人睡下的时候儿都像是昏了过去,还有一方面就是大家在别人睡觉的时候儿都会很贴心地带上了耳机,无论是看直播还是一心玩儿游戏,都不太会吵到对方。
期间大家还连续刷完了两部电视剧,虽然三个人总是轮流睡觉,可是看电视剧的时间总是恰巧安排在了所有人都醒着的时候儿。每个人一醒来就都有电视看,睡过去别人还会等着你一起看。
此处没有瓜,没有甜甜的多人运动,我想说的是,可以一起相处的“完美室友”或许与你作息并不相同,但是一定是会互相考虑的。如果说
玩游戏互不打扰是互相考虑,那么为了对方留下电视剧,就是真的希望几个人的相处越来越好。当你发现你和一个潜在的室友作息不是特别一致,但是交流特别特别通畅,而且很开心的时候,那么不妨两个人可以试一试!
其实互相考虑不只是有关于作息。比如一个人抽烟一个人不抽,一个人喜欢在宿舍里学习一个人喜欢每天折腾,我并不认为这些可以
阻碍两个人成为舍友。只要两个人性格想投且愿意为互相考虑,那么其实所有的“硬指标”都成为了“highly flexible”。
关于爱好...
有时候儿有相同的爱好是让你和室友完美相处的一个关键点。比如说两个人都喜欢汽车,那么就会经常聚在一起研究怎么改装;两个人都喜欢电影,就可以互相讨论讨论电影相关的事情。
有人说舍友只是个与你一起住一阵子的人,
但是漫长的留学生活往往逃不过孤独。我总认为完全依靠学校提供的那些“标准”来挑选舍友,很有可能选到的真的会让你的留学生活充满了无趣。不妨在选择舍友加上一条“兴趣相投”吧!
而且,当你与兴趣爱好相同的人一起学习生活,对于自己的兴趣也可以起到提升的作用。这也就是为什么有些学校
安排了living learning community。
关于消费...
我认为消费习惯在选择舍友的时候儿也是比较重要的一点。比如我曾经有个朋友遇到了个最初感觉超级nice的舍友,
但是在选择宿舍的时候儿产生了矛盾。我的朋友希望可以选择学校里舒适度最高但是价格略贵的一个宿舍,不过最初决定好的舍友却比较偏向于经济实惠的一个宿舍选择。
两个人最终进入了争吵阶段并且不欢而散。
同时生活上的消费习惯也是需要考虑的一部分。曾经有个舍友和我就很喜欢动态AA制,出去吃饭你请一顿我请一顿,
出去玩儿的时候儿一个人掏交通费一个人淘酒店钱。有一次做饭不小心浓烟滚滚,我就直接把烟雾报警器拆了下来,慌乱之中它被我扔到了楼下...对,就这么摔坏了。
摔坏后他直接提出了AA解决罚款的问题,不过我还是坚持自己掏了这笔费用。所以我认为在宿舍的生活中,要么两个人是都很愿意承担费用,要不就可以按约定执行一定的共同消费承担方法。都说亲兄弟明算帐,面对无法避免的很多共同生活开销,
选择舍友前消费习惯还是应该认真考虑的。
写在最后
不知道大家在看这篇文章前是不是已经有了选择好的舍友呢?分享了一些自己的故事,无意义告诉你如何才能选择一个适合自己的舍友,只是发现了很多同学都只不过是完全按照学校给出的考虑事项在盲目选择舍友。而我的经验是想告诉大家,除了学校给出的“硬要求”,
还是有不少“软要求”值得去考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