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号的时候我们组织了一场教师教研会,这是2020年转过年之后我们第一次将所有的老师聚集起来,探讨学生和课堂。
本次教研会的主题是“
如何上好第一节课”,围绕这个话题,我们有四位老师做了充分的准备和精彩分享,分别是Ada、王蕊、皓天和鸿儒,其他参会的老师也都积极参与和讨论,效果和氛围都很好。
我全程旁听,并随手记下了几个引起共鸣的点,在这里以文字的形式分享出来,希望能够成为我们更多同事的共识。
1.作为老师,一定要懂得倾听,尽最大可能理解同学们的需求。
这是从Ada的分享里,我延伸想到的一个点。懂得倾听并准确理解同学们的需求,可以说是好老师最基本的素养之一,也可以把这种能力抽象为“同理心”。课堂的核心任务虽然是传授知识、训练技能,但都以有效地沟通为前提。如果不能理解同学们的需求,就无从谈起有效的沟通,课堂的效果也一定是糟糕的。
脱离学生的实际需求而自说自话,这样的老师和他所主导的课堂基本不可能和学生产生共振,可以等同于浪费时间。
2.要敢于和同学们提要求。
新老师和有经验的老师,最大的区别就是对学生的把控能力、对课堂的调动能力,而把控和调动最有效的手段,就是向学生提要求。
建宇结合王蕊的展示,分享了一个有意思的故事:我们一位后来被证明非常优秀的老师,在刚开始上课的时候,虽然已经通过了极其严苛的批课,但我们依然是不太放心的。所以,作为产品负责人的建宇和同学们一起出现在了这位老师的第一节课,以防万一。
结果他告诉我们:在听到第五分钟的时候就放心一半了,因为这位老师开始对同学们提要求了,比如“上我的课,请同学们将手机静音并放在一边”,比如“在我的课堂,作业的一般要求是.....”等等等。
这些要求都很基础,但它们代表的是一个新上路的老师,开始通过制定规则来把控课堂,而一个被良好把控的、主题和节奏明确的课堂,一般是高效的课堂,同学们也乐于参与其中。
3.上课的热情和真诚,是很容易通过你的言行举止被感受到的。
晓倩在讨论的环节,提到了一件小事:她作为一个母亲,也会带着自己的孩子去上一些钢琴课。她其实对孩子现在的钢琴老师并不是很满意,但她看到钢琴老师每次和孩子上课的时候,都在非常认真、努力地和孩子沟通,尽最大可能试图教会孩子。因为老师的这份真诚,晓倩接受了这位钢琴老师。
我听了这个分享以后很有感触。晓倩既是我们的老师,同时也是教育市场上的消费者,她的观点很有代表性。实际上,没有哪位老师是完美的,或多或少都会有瑕疵。但是作为一个老师,和孩子沟通的热情和真诚几乎是首要的,重要到学生家长会因为这份真诚而接受老师的瑕疵。
因为真诚是良好的师生和合作关系的前提。不管对话对象是三四十岁、阅历丰富的家长,还是十七八岁、涉世未深的学生,真诚与否是能被分明感受到的。
4.对于到课率的关注很重要,因为它直接代表课堂对学生的吸引程度,值得所有老师们关心。
皓天的课程很有活力,并且他也很有自信能够吸引到听课的学生,所以他在分享中提到了一个概念---到课率。
对于班课而言,到课率其实能在很大程度上反应课堂的受欢迎程度。虽然受欢迎和有效果并不能完全等同,但在大部分的情况下,受欢迎的课堂是好的课堂。TD的班课作为出国留学领域少有成功的在线班课,在过去对课堂进行了大量的打磨,但我们受限于技术能力等多种因素,对到课率的关注在目前还不够。
暂时关注不够,不代表不重要。在可以预见的未来,我们一定会逐步加强对到课率的关注,用它来帮助和指导我们打磨出更好的课堂。
5.和学生保持边界。
这对我们而言,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也在教研会上得到了深入地讨论。我们不能接受TD的老师和学生在课堂之外走得过近---老师是老师,学生也只能是学生,边界必须分明。
在老师和学生的关系里,天然包含着责任、学术、服从等元素在,这些元素都在无形中约束着双方,在这样的约束下二者的合作才更可能达到理想的效果。而当二者的边界模糊为朋友的时候,约束也变得松弛,结果不是我们想看到的---老师不好提出学术要求,即使提出了要求学生也未必会认真遵从,学生提高的可能性也大大减弱。
我们坚定认为学生对老师的信任和认可,只能是因为老师的学识、能力和真诚,老师和学生不能在课堂和学术之外走得过近,这也是我们TD坚持的职业规范的一部分。
6.老师的知识储备大于课堂的需求,学生会更放心一些。
这是鸿儒提出来的,他也现场和我们演示了如何在课堂中巧妙展现自己“高出课堂需求的知识储备”的。作为物理学博士,鸿儒做到这点并不难,但他在分享中抛出的这个观点,还是引起了我比较多的共鸣的。
如果老师的知识储备对于课堂只是刚刚够用,那么大概率这位老师只能非常勉强地应付课堂。而当老师的知识更渊博的时候,他就有更大的空间,游刃有余、左右逢源、深入浅出地把课上得明白。
希望我们的老师,都有能力让学生们认识到他的知识储备高于课堂需求,因为学术能力赢得孩子们的信任。当然,这不能刻意,课堂最终还是要落脚到所需的知识本身。
7.我们是一个培训机构,但是适当地融入一些教育层面的意义,这是我们支持和认可的。
这纯粹是在讨论的过程中,我自己想要说的。我们是一个培训机构,没错。我们也是一个商业组织,也没错。但我们也有一个重要的属性,就是老师。
只要我们还顶着这个title,那么我们就不能卸掉传统意义上老师的责任--教书育人。在完成学生、家长对我们的直接期待的前提下,如果有机会还是可以适当在自己的课堂融入一些教育层面的意义。
这是我们支持和认可的课堂。
总结
其实本次教研还有很多对我有启发的地方,但是太多了不便一一写下来。总之,我特别珍惜我们这样的讨论氛围:大家济济一堂,把情商和行政级别都卸下,一起探讨如何把课上好。希望我们在将来能一直保持并发扬这样的讨论氛围,让TD的课堂在讨论和碰撞中得到越来越多的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