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时间2月29日凌晨2:30,就读于美国的一所TOP50文理学院的C同学查到了一则非常惊喜的录取信息:密歇根安娜堡录了!
从TOP50的文理学院,到TOP30的一流公立校,一路上经历了GPA、标化等各种挫折,转学中逆袭的S同学有非常多想和大家分享的内容,今天她将把这一切为我们娓娓道来,希望能给在转学路上龃龉的你带来勇气和价值。
学弟学妹们,大家好!我是C同学~很高兴能在这里和学弟学妹们分享申请经验~我目前大二,在一所TOP50的文理学院就读,前几天刚刚收到Umich的转学录取。
是不是发错offer了?
现在想起昨天的场景还很奇妙,下午刚从registrar office交完表格出来,我手机一震,显示收到一封“Your University of Michigan Application Status Has Been Updated”的邮件。我一看便知道是Umich出结果了,想着大概率是封拒信,但是查一查也不会损失什么,于是当即坐下来开始查结果。
查之前我还疯狂给自己做心理建设,想着 “没关系,收到拒信就收到了,不要灰心,我们继续往前走。”于是我心无波澜地查了Umich的portal,当飘着彩带的“Congratulations!”的offer在我眼前的时候,我愣了一下,心里第一反应是:Umich是不是发错offer了?
没错,从上面的片段你可以看出我对自己录取Umich其实没什么自信。原因很简单,我的托福成绩不高,没有达到Umich官网要求的100分。总GPA也只有3.56,没有达到大家认为具有竞争力的3.7或者3.8。在Umich出结果之前,几乎所有人都对录取不抱很大希望,包括我的申请老师们和我的父母。
但可能申请季的玄妙也就在此,出结果之前,谁也不知道真正的录取结果是什么。所以,我想和大家说的是,对于自己想去的学校,要敢于申请,敢于尝试,不要过早放弃。梦想还是要有的,没准就实现了呢,like me。在标化不高的情况下,我们可以在别的地方多下点功夫,比如文书和活动。
但是,我认为大家也不能一味地抱着侥幸心理而不去认真考标化。一个好的标化成绩会让我们在申请过程中更加有底气去选择自己喜欢的学校,也使我们在整个申请过程中具有良好的心态,而心态我认为在整个申请过程中也是很重要的一个元素。
GPA
决定要转学之后,我知道了转学的重中之重就是GPA,其次是托福。于是,我和申请老师们商量了之后给自己定了目标,一定要把大二上学期的GPA尽可能拉到4.0,然后再在大二下学期提交申请。否则,如果以我原先3.3的GPA申请,胜算并不大。
于是,我大二上学期拿出了我从来没有过的学习劲头,努力地去学好每一门课、考好每一门试,最终从一个普通学民一跃成为大家口中GPA3.8的学霸。
这次经历也让我意外地感受到了学习的乐趣,当自己真的沉浸在学习之中,心中只有一个目标也就是希望弄明白每一个知识点的时候,我发现自己心很平静,不会有过多的杂念。
然而,或许由于一直在上相关的课,也一直有教授、助教帮忙答疑的缘故,我发现提升绩点于我而言并不困难,而要提升托福成绩,对我而言就是孤身作战,则比较困难。
一来,我发现托福考试范围很广,其语言考试的本质也使得我绝不可能通过考前突击来提高成绩,而是至少需要一个月持续不断地努力背单词、刷题,这对我这位适合短期突击的选手并不友好。
二来,我发现大学生活非常忙碌,要每天完成校内作业、社团之余抽出固定的时间来学托福,并不是件容易的事。因此,我时常后悔高中时期没有努力去学花时间学好托福,那个时候课余时间还算充裕,也有同学和我一起奋斗考托。
所以,我在此认真地提醒学弟学妹们,尤其是还在高中正在或正要经历美本申请的同学,请一定要利用好这段时间好好备考语言考试,并且一定要尽早考出来!不要想着总有下一次机会,或者怀着侥幸心理说转学可能就不太需要语言成绩了,不存在的!语言成绩一直是很重要的!
选校&文书
关于具体的转学选校确定,其实我当时也和TD申请的郭老师商量了很久,我自己也纠结了很久。我发现自己对大学的期待有一些矛盾点,比如我很喜欢注重师生比和小班教育的学校(从我目前就读于文理学院可以看出),但往往这类学校的强势专业都偏文科,而基础专业(也就是我申请的数学专业)强势的学校往往都是公立大校。
有又注重师生比又数学专业强势的吗?有,但大多是Rice、Northwestern这一级别的学校,学校太过于优秀,申不上。我觉得这个时候就涉及到了取舍的问题,是要专业强势的公立大校还是要相对注重小班教育的私校?我认为选择任何一个都有优劣势,符合现阶段目标的,才是适合自己的。一个学校不可能是完美的,在一方面好的同时肯定也在另一方面弱一些。
我觉得要多了解自己,多问问自己适合怎么样的校园环境、学习氛围、社交氛围,这样比较好。
在申请的过程中,我非常感谢TD的老师们,郭老师和Will老师还有王老师。郭老师很负责也很耐心,每次都提醒我什么时候要交申请材料了、要寄成绩单了,也催着我希望在截止日期前的一两天提交申请。在我对选校名单反复修改的时候,郭老师也非常耐心地帮我修改了同时也对我提的问题进行了解答。
对于我在TD申请的文书老师Will老师,真的非常非常感谢!我觉得在Umich的申请中,Will老师帮我修改过的文书为我的申请加了许多分。比如在写Umich essay2的时候,Will老师告诉我在做完school research之后,不能只写学校提供了哪些专业课程,我对此很感兴趣,要与自身的经历或学术追求结合起来,这样才能写得更深入。
总之,Will老师文字功底很好,对大学的文书写作也很了解,对文书的思路总有让我耳目一新的感觉。也非常感谢Will老师能够包容我的拖延症、在申请后期由于成绩带来的不自信。也很感谢王老师从一开始我决定转学Umich这一看起来不可能实现的目标的时候就一直鼓励我、支持我,在我托福成绩一直没考到理想分数的时候,也没有放弃我,而是在我决定再考一次试的时候,依旧给我支持与鼓励。
是什么促使了我转学?
然后说说我为什么要选择从文理学院转学吧。当初选择文理学院是因为我非常喜欢文理学院的教育模式,来了之后事实也确实如此:基本能保证每节课20-40人的小班课堂;选课非常自由,四年一直鼓励学生多探索自己的兴趣,非这个专业的同学也能选这个专业的专业课;教授在课后都很容易接近,很乐意在课后对学生进行答疑、讨论学术问题。
但我总觉得我所在的文理学院在我对大学的期望方面总是缺少了一些什么。首先是选择比较少,这个选择少是从两方面的,一个是人际交往方面,一个是课程设置方面。
人际交往方面,由于文理学院学生总数就很少,我发现自己能选择的交友余地并不多,能找到志同道合的、对未来有相同期望的、希望在本科阶段和我一样愿意花大量时间努力学习的朋友概率也很小。在学校待了两年,也常常是我独自一人在夜晚看着星星从图书馆回到宿舍。
其次是在课程设置方面,我发现学校虽然可以在各个专业广泛选课,但从单个专业的专业课看开的课还是较少。比如数学课还是纯数的课比较多,应用的课较少。对于我这类知道自己兴趣在应用方面的同学,这样的课程设置还是有局限性。
其次,文理学院是完全没有career fair的,如果要找工作的话全靠自己与校友networking或海投简历,再自行补充行业知识。比如由于我所在的文理学院是没有金融专业的,更没有商学院,因此想去金融公司的同学大多靠自己自学这方面的知识。
这与文理学院的教学理念有关,它本就不是以职业为导向的。但我身边找到工作的中国同学和国际生也有,所以我认为只要确定目标,肯花时间努力,在文理学院毕业之后直接找到工作也不是不可能的事。
而在我上述的这几点在Umich这都可以被实现。首先,众所周知Umich数学系很强,本科提供很多细分方向,比如Mathematical Sciences, Actuarial Mathematics, Mathematics of Finance and Risk Management, Pure Math等。这让我可以有更多选择,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track攻读下去。
其次,Umich有很多既聪明又努力的学霸,图书馆常常(在凌晨)爆满,这样的学术氛围是令我向往的。当然与之相对的就是学业压力肯定不小,也肯定能感受到学霸的智商碾压(准备好秃头哈哈哈)。
最后,Umich作为综合性大学也有定期career fair和专门的实习办公室。另外我比较喜欢的一点就是Umich有很强的school spirit,我能感受到学生在其中有很强的归属感。另外,Umich所在的安娜堡真的一直被评为全美治安最好的城市之一,我认为在美国能够在一个不用担心治安的地方读书是一件很令人省心的事。
写在最后
最后,我想对正在经历转学申请的同学说,转学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于我而言,它是一场很孤独的旅程,甚至像一场赌注。决定转学的那一刻起,我像是和周围的同学无形地分隔了开来,当大家正在兴致勃勃地商讨下学期的安排时,我却在担心我的标化成绩怎么还没考出,我到底能转到哪个学校,我要不要准备下学期study away的plan B。
你可能会经历很多低落的情绪,比如自我怀疑、自我否定、焦虑不安,我想说这都很正常,不要因为有这些情绪而更加责备自己。我想说,能够决定转学的你们都是很勇敢的,不是所有同学都有勇气抛弃待了一年或两年的地方,踏出舒适圈,去到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一切从头开始。
所以,从这点上来说,你们已经比不敢尝试的同学勇敢多了。无论是为了去一个更好的地方成为更好的自己,还是心中对梦校有一种执念,都请坚持下去,不要放弃,请相信一定会有好消息的,正所谓“念念不忘,必有回响”。
TD申请眼中的C同学
申请老师
C同学性格开朗,也很有礼貌,合作过程中是比较顺畅的。由于目前已经在就读大二,C同学非常重视这次转学,所以在选校过程中,花费的时间相对多一些,尤其是对于reach校的选择,有过几番反复,在一月初的时候才把名单最终确定下来。
对于C同学来说,本科阶段标化成绩没有取得明显进步的情况下,GPA成了她硬性条件中最大的砝码(GPA是转学中最重要的一环,但正如C同学所说,基本不占优势)。从申请策略上看,我们避重就轻,选择尽量不提交相对薄弱的SAT成绩:确定申请的学校名单中,几乎全部为可不提交SAT成绩的学校。
文书一直是我们的优势,包括文书素材的反复打磨和简历的包装。就在上周,C同学收获了两所大学的录取,一所safe校,一所reach校。C同学非常满意,我们也替她开心。申请过程中,学生和老师的配合非常重要,很多时候,少一些焦虑,多一份信任,结果通常都会比较理想。
文书老师
一开始与C同学接触给我留下的印象是礼貌、心思缜密、有想法。她对转学这件事的想法非常笃定,从去年八月就开始做准备。转学对她而言是一次突破自己舒适圈的尝试。的确,在目前的文理学院里,老师、同学都很nice,但相比她的ambition来说确实去到更大的平台会有更多的可能性。在她不紧不慢地说出自己的想法时,我可以感受到她的决心的分量。因此在转学申请的过程中也不断给与她鼓励,指导她在每一个细节中做到最好。
对于一个在大学已经有了两年经历的同学来说,转学需要有比较明确的目标以及规划,因此我对她的要求会更高一些。她的why essay里的转学理由,目标专业以及自己感兴趣的项目/课程在文书打磨的过程中都受到过我的challenge。在几次推翻以及她私信给我的“答辩”后可以确定Why essay里面的内容是强有力的理由支撑的。
也许之前文理学院的课程书生气比较重,在文书里的回答比较模糊。于是在转学申请中我们根据她的过往经历确定了对financial risk management的兴趣,并且根据专业要求与自己目前数学技能的匹配程度确定了合适的方向。恰好她选择track与我的金融背景有些相关,因此我也分享了一些insights,帮助她在选择了这条路以后的发展有一个清晰的理解。
有一点让我印象比较深的是她的resilience。由于在我们的申请中还有一个标化考试的坎,我会匀一些时间给她的标化准备。在争取高分的过程中遇到过心态崩塌的时候,但是她在给我一大段私信反思后还会说:“老师,我再考一次!“这种不服再战的精神非常令我动容。
虽然是转学申请让我们结缘,但是在材料准备之外我们还做了许多努力,也正是因为如此我们也可以说是亦师亦友。在本科教育中之前的两年里走了哪些弯路?在之后的两年里还能做什么?其实无论是否转学成功,这都是自己需要思考的问题。
我们聊了不少人生理想,职业规划(感叹一下两个都比较能说的人),所以对于转学这件事最后我们的心态是比较平和的。在收到offer以后她也感叹是否申请季结束地太早了,还想再肝几篇文书哈哈哈。
收到UMich的录取确实令人欣喜。她在群里发offer时我们也第一时间进行了沟通。第一个反应是先冷静一下是不是发错了,然后是3/1的学校申请先认真提交。能进入排名靠前的大学首先是对自己的一次肯定,其次也意味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一通祝贺电话着实变成了凌晨3点的规划课。
但行好事,莫问前程。做好了努力,奇迹或许会降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