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申请办公室在前几天收到了一份来自美国综合性大学排名22的南加大的录取通知,花落一位美高的小J同学家。 小J同学性格开朗,独立有主见,且乐于分享。她的南加大申请之路有哪些可以复制的申请秘籍?我们一起来了解学习。 大家好呀,我是来自美东小城的小J,就读于当地一所美高,在2020Fall的申请中,我拿到了USC的录取,对于我来说还是很开心的。申请一路走来,我也有很多想要和大家分享的,在这里也希望留存一份记录,希望对大家的申请规划带来帮助。

Why USC?

大概是因为我个人很外向,大家对我的评价大多是:“很活泼”,因此我个人是很喜欢大城市的,喜欢活力繁华的氛围。 USC的地理位置很好,处于洛杉矶downtown,是我心仪的环境。之前我也借着一次假期去过学校,校园很好看,看到的同学很阳光,图书馆里学术氛围很浓厚,虽说USC的nickname是party school,但是在我心里这是一所课余生活比较丰富的学术型大学,很符合我对于大学“有学术气氛但学术压力又不是很大”的期待。所以,选校的时候我也没有很多纠结,直接把USC加进了选校名单。

标化经历

不得不说,标化上我尝试了讨巧的策略,首先来给大家报一下我的成绩,接着大家应该就会明白我为什么这样做了。我的SAT,单次最高1450,在18年的12月就已经考出来了,等到19年8月的时候我考出了1400,不过我的SAT拼分已经达到了1500。别懵,让我来具体解释下努力之后总分倒退究竟是个什么情况。 我深知自己不是考试型选手,所以从一开始就很关注大学的标化政策。刚开始没有拼分政策,就各科齐头并进、广撒网去准备,所以第一次SAT考试阅读+语法其实发挥得很一般,数学差一点点满分,也不是很好。后来有了拼分政策,所以我就开始主攻阅读和语法,数学基本上没有怎么复习,在考试中,我的确在阅读和语法的部分取得了不错的成绩,所以拼分的成绩有了一定优势(虽然还不够亮眼hhh)。 在此想要提醒大家,如果擅长考试,还是建议大家一次性出分;如果有短板,就需要多搜集资料或者求救于申请老师,申请中会有可以帮助我们节省精力的办法。

活动经历

我从一开始就喜欢建筑/城市规划专业,有一定的技术性,但是也没有太枯燥,符合我对于专业以及未来发展的期待。我的活动规划中主要的点有两个,一个是围绕专业意向深度做活动,另一个探索不同领域从而体现我的多方面潜质。

专业方向的规划

在美国的很多大学中,城市规划这一专业划归在工程学院下属,因此我在高中选课的过程中选了比较多的工程相关的科目,使得我有机会能参与到工程相关的project中,跟着课程的推进也做了一些工程相关的活动,对于活动列表进行了一定程度上的补充。 此外,我的实习也是围绕着专业来进行的。从10年级的暑假开始,我在一家做室内设计的公司做了2年的实习工作,凭借着我的绘画基础,尽力给同事们提供一些辅助,比如修图、做设计等等。在此期间我所做的图纸也都保存了下来,并且因为通常会有我的主管指导修改,所以图纸的质量都很不错。在实习中,我的这部分成果都作为作品集提交给了大学,也算是申请材料中比较出彩的一部分。

遍地开花的活动尝试

和专业并不直接相关的活动中,我在学校参加的机器人社团是我很想和大家分享的。机器人社团我从10年级开始参加,坚持了3年,12年级还申请leader的岗位,这些都写在了申请材料中。 此外,我和社团的同学们一起参加了First机器人比赛。在美国的比赛会有很多大学赞助,比如Rice等等,参加美国大学所认可并赞助的比赛项目,应该对于申请大学有一定帮助,我在心里暗戳戳地想。 我们的社团在比赛中的表现可圈可点:1次州第一,1次州第2,并且晋级了世界级比赛。或许拿到奖项对于很多同学来说是变量,不过有一些不变的建议请大家参考:参加First的比赛一定要现场,和评委多聊天,他们会记录下来,对于将来的申请会有一定帮助。其次,女生可以多参加,毕竟参赛的男孩子人数较多。即便和自己的专业不是直接相关,也建议有精力的时候可以参加,毕竟可以体现自己「无所不在」的学术潜力。 其他的活动也有很多,比如我学了好多年钢琴,音乐老师也帮我写了推荐信,并且我把弹琴的视频录制下来放在了学校的附加材料中;再比如我从9年级开始就一直在餐饮行业打工,这一段经历使得我有更强的时间管理能力,并且也能真正接触到社会,使我的心态更成熟,打工的经历也成为了我主文书的素材。 在美国,其实高中生打工的情况并不是很多,也算是我和其他申请者不同的一个方面;还有就是我在当地的一个中文学校里做了很久义工,教美国的小孩子们学中文、学习中国文化,时长远远超过学校对于义工时长的要求。

和TD一起申请的经历

和TD并肩作战的日子其实有很多可以讲的,为了给大家更多的参考,我以主文书为例来和大家分享。 最开始TD申请的老师在问我文书素材的时候,我讲了很多我的活动、我的竞赛、我的在校成绩等等。后来,在老师的启发下,我逐渐意识到我的很普通的打工经历其实可以成为我独特的素材,并且打工中我有很多见闻和感触,大概率也能讲出亮点。 在进一步的脑暴和素材挖掘中,从一次普通的顾客觉得上菜慢-发脾气-我去处理又觉得很委屈-最后意识到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需要我解决的过程中,一篇主文书的素材成型。老师的引导和启发带给了我一个很好的立意:我虽然外向独立,似乎在我这个年龄能够接触到的事情中都能独当一面,但是也的确有无能为力的一面,这也是一种生活哲学。 或许大学青睐的是一个立体的学生形象,或者说是一个活生生的“人”,只有光鲜不够完整,有优势有缺憾才更真实。很感谢老师的指点,让我在申请中能有机会总结、反思一段段过往,以更成熟的心态面对即将到来的一切。 希望我的简单总结能给大家提供一些参考,顺祝学弟学妹能在接下来的申请中梦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