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WashU夏校三个session的具体时间安排
因为学校final的时间与session A冲突,我又不想让整个夏天都泡在美国,就选择了时长相对适中,处于七月中旬到八月中旬的session B。 这是我第一次来美国,本来以为自己在异国他乡呆了五个星期以后会格外想家,结果到了夏校结束居然有种还没过瘾的感觉(真香)——在这个密苏里州圣路易斯城和Clayton小镇交界处的美丽校园,我度过了那个夏天最难忘幸福(也是头发掉得最多)的一段时光。Part 1 行前 准备好去圣村头秃吧!
申请
申请WashU夏校的流程并不复杂,需要提交到目前为止的高中成绩,托福/SAT和三篇小文书(我申请的时候是两篇150-200words,一篇50-100words),以及推荐信,可以当作是正式大学申请的预先练习。 比较麻烦的是办理F1签证时填写DS-160表格,网站填到一半经常会凉掉,直接传送回之前的页面,我当时费了很大一番周折才顺利弄完。官网上关于标化成绩的申请要求
行李准备
WashU的官网上列出了针对夏校的行李清单,从日常生活用品和着装要求都全面涵盖。官网给出的business casual outfit的要求
我当时是直接带了校服的西装(然后一次都没穿过)
需要提醒的是,WashU的宿舍是没有台灯的,所以如果不超重的话,打算深夜赶due的同学最好自己带一个便携小台灯。Move-in和departure的详细时间也有专门的时间表,方便事先做好相关安排。 此外,WashU的宿舍可以自行选择室友,只要提前发邮件说明一下,一般都会安排上的。我和我的同城+同校朋友们就是这样被分到了同一间suite,从此开始了每天晚上笑到头掉的快乐生活。Part 2 学术
WashU夏校开设的课程涵盖范围非常广,有针对基础学科的intro系列,也有跨学科的(比如我的室友报的一门探讨bioethics的课程),还有像流行音乐、舞蹈这种偏艺术的课,但是只带一个学分。 难度稍微大一些的课有四个学分,大多数其他的课都是三个学分,每个人最多能修七个学分的课。课程的syllabus材料考试作业成绩等等都在canvas系统上。 夏校开始的第一周内如果觉得选课方案不合适,还可以添/加/转课程,比较人性化。总体来说,WashU给希望体验本科生活、摸索感兴趣的学术领域的同学提供了一个广阔的试错平台。我选的课们
我报名的两门分别是Introduction to Linguistics和The American City,总共拿到了六个学分。第一门是一开始就计划好要学的(曾经有很认真地考虑过要不要申请语言学专业,希望借这个机会深入了解一下),另一门是看了官网放出来的课程简介,觉得好玩就报名了。事实上,这两门课的任务都不是很繁重,加起来正好在我可以舒服地handle的范围内,所以我很庆幸自己当初的选择。 唯一有点不足的是这两门课是连堂,中间只有15分钟休息+赶到下一个教学楼,又都在下午,挺容易疲劳(不过可以用睡到11点起解决这个问题)。两门课都是和夏校的同学和本科生一起上,不是中国人扎堆的课。 语言学课的教授是一个很快活的中年人,他讲课风格有趣,是深入浅出的类型。因为只是一门intro性质的课,教授只讲了语言学的几个分支(phonetics,phonology,morphology等), 每个分支讲一周。 虽然要cover的内容很多,他的讲课速度并不快,还会给大家放沙雕的YouTube视频介绍上课讲的语言学现象(比如有一段时间很火的yanny laurel视频),导致我晚上回了宿舍都忍不住掏出链接再看一遍。 这门课主要的任务来自于每天必做的书后习题作业(1~2题,progress check)和每周必考的quiz,只要按照考纲上的知识点一条一条认真过完问题就不会很大。虽然要有不少要记和背的知识点,我还是很喜欢语言学课的
虽然语言学非常好玩(学phonetics的那阵子考前晚上都在客厅背IPA表,室友都在问我为什么一直在念叨/p//d//k//g/,是不是学傻了),通过五周的连续学习,我还是感觉自己并不适合专攻这个学科:我真正感兴趣的只有语音相关的部分,学morphology和syntax的时候还是有点痛苦。于是我暗中决定还是把语言学当成一个小爱好,另寻一个适合我的专业方向。 接下来要安利一下The American City这门课!虽然研究方向偏文科和社科,任务却并不繁重,每天例行的reading难度也很适中。教授带着我们从圣路易斯这座城市的种族,社会阶级和性别问题入手,探索美国城市的发展变迁。 这门课的学生组成比较多样,有来自中国各省和美国各州的夏校学生,还有WashU的本科生和来自土耳其和澳大利亚的交换生。因此上课讨论的时候,大家都能够通过某一个热点问题带来有自己国家特色的见解,收获很大。 印象最深的是上课的第一天,教授没有直接开始讲syllabus上的内容,而是先让大家完全凭记忆在纸上画出自己所熟悉的某个城市或community的地图,然后介绍给其他同学。这门课上不仅有课堂的实践,还组织了三个field trip,有一次教授还请了她当导游的好朋友在大巴车上给我们上课。 可能我们也是整个夏校唯一一个可以趁上课时间绕着圣路易斯兜风的班级吧!通过实地走访艺术馆和历史博物馆,或者去当地的居民区兜风,我们亲眼见到了课堂中了解到的关于圣路易斯的种种,也收获到很多可以写在essay里面的素材,可以说是一种附加福利。历史博物馆里的杰斐逊像
WashU提供的学术帮助
在夏校期间,writing center会有advisor帮我们proofread课上布置的essay和paper,还会有WashU的本科生小哥哥小姐姐帮比较有难度的课程(比如Finite Math, Biology, Psychology)组织study session和答疑。 同学之间的学习氛围也很好,经常能看到上同一节课的同学考前约出来在宿舍study room或者olin图书馆一起自习。Part 3 生活:吃,住,玩
在WashU的第一天orientation会发学生证和一张Bearbucks卡,每个人的卡上都充了875刀,可以刷食堂,学校里的星巴克赛百味,campus store,甚至还有学校边loop里面的大超市United Provisions等等。 在campus store的专柜买电子产品会便宜一些,有代购想法的朋友建议做好花钱方案,不然疯狂剁手之后没钱刷卡恰饭只有靠泡面生活啦(别问我是怎么知道的)。campus store里音乐剧Hamilton的周边
这张卡拿到手以后一定要妥善保存,因为学校orientation时发的小礼包不止一种,不是每个人的小礼包里都有WashU logo的卡套(比如我),所以出发前最好根据个人习惯带一个卡套。这也是我比较后悔没带的东西之一。 学校里的个别售货点,比如宿舍楼里的可乐贩卖机,是不能刷bearbucks的,建议大家临走前小额现金也多少换一点,这样就可以躺在宿舍床上肥宅快乐了。 我在WashU的这五周过得总体挺舒适的,可能是因为学校的颜值真的很高,教学楼是充满古典气息的哥特式建筑和玻璃透明的现代派建筑共存,还有大片工整形状的草地和漂亮的树木花草。穿梭在这样的校园里,仿佛炎热的天气都不算什么了。校园美景
每天下午跑教室的路上,我都会走在通往Whrighten Hall横穿草坪的小径上,寻找四周小松鼠的身影。每每看到它们,心情都会明朗许多。伙食
美味的食物也可以带来好心情。WashU的食堂绝对值得表扬:虽然夏校期间只开了Danforth University Center (D.U.C) 这一间食堂,里面的菜色也几乎没什么变化,容易吃腻,它还是我每天下了课都飞速奔过去的地方。 尤其要吹一波DUC的早餐,烤得香脆程度刚刚好的培根,松软的松饼或蛋糕淋上枫糖浆,不嫩不老的炒鸡蛋,配上一杯隔壁咖啡店的热腾腾香草拿铁,足以成为每天早上把我从被窝拉起来去食堂的动力(当然,后面两周实在想睡懒觉的时候就选择赖床到11点去赛百味吃早午饭了…请勿模仿)。回国后依然念念不忘的DUC早餐
DUC的芝士红肠披萨,春卷,煎饺,炸鸡等等也是我的心头爱。当然如果你食堂吃腻了,也可以步行20分钟去学校边上的loop恰饭,那里有超市United Provisions可以买到中国泡面和各种食材,也有Corner 17,川北家园这样的中餐馆(为Corner 17的奶茶爆灯)。所以如果你是一个对美食有所追求的人,WashU夏校一定是一个适合你的去处。住宿&玩
所有我们High School Summer Scholars的同学都住在一间叫Gregg House的宿舍楼,四个人左右住一个套间,里面有的是四个单间,有的是两个双人间,非常宽敞(客厅可以打很多地铺的那种),有独立卫浴。 每个楼层都有WashU本科生担当PA。每个PA会负责带领5-6人组成一个小队,定期1v1开小会了解每个人的生活学习情况。他们都属于所在专业的大佬型选手,非常乐意进行学习经验分享。 我所在的小组的PA是一个很负责的PreMed小姐姐,她还教我一些和教授更有效沟通的技巧,以及实用的学习方法,对于我所修的课同样适用,我们也聊过学校周边好吃的餐厅啊什么的。和室友一起在宿舍客厅打地铺学习
宿舍里的活动很多,一周七天每晚都有不固定的社交活动/游戏,比如Trivia,填充玩具制作,泳池party等等。Lounge里也有Uno等牌可以打,还有电视机可以打游戏。 每周末PA也会带大家去玩圣路易斯的各种景点地标和购物街,比如著名的大拱门The Arch,动物园,城市博物馆,Central West End等,这也是一个更深入地了解这座城市的方式。在每个周末到处玩的时候,我也会代入一些The American City上学到的东西,尝试用不一样的视角理解圣路易斯,收获了不少乐趣。Part 4 离别
记得临走前一周,宿舍一楼客厅里的两面墙上贴满了Orientation时每个人的拍立得,附有一个信封,可以偷偷给其他人塞小纸条,这也成为了我们临走前的小活动之一。 拖着箱子离开宿舍准备上机场大巴前,一位PA交给了我属于我的那个信封,里面有朋友们写给我的小纸条,还有我自己的PA写的寄语。看到她的字迹和鼓励的话语,一瞬间心里充满了感动。 也许是临走前的几天,像之前的无数次一样穿过通往宿舍楼的桥洞,看到两边墙上的墙绘已经变成了欢迎下一届大一新生的标语,不禁有点点惆怅。我们的夏校结束后,还会有一批拖着行李,满怀憧憬的人来到这里,他们是这个校园真正的一份子。而我们在这里的存在也几乎只是一瞬,可能只有极少数能够最终回来。很多次路过这里都会想象自己也是WashU的一只熊
宿舍门口总是有人荡着的秋千,Olin的沙发,走出礼堂时那次突如其来的倾盆大雨,loop的烤肉和日料,食堂大叔每天都精神抖擞的笑容,还有The American City结课后教授的那个大大的、用力的拥抱...这些点点滴滴让我在短短的时间里喜欢上一个不该喜欢上的学校(因为实在太菜了够不着,最后没申)。它们和这个美丽的遗憾一起,被妥帖收藏在我的内心深处,成为了那个盛夏最炽热而温暖的回忆。 当然,因为在WashU吃得太好了,回家后一称体重发现自己胖了三斤…摊手 (笑)。